“一来可以减轻当地百姓砍伐木料的负担,二来泰西商人之前来大明做生意,都是带着银子前来,自从朝廷愿意购买粮食之后,粮食虽然多了一些,可还是有不少商船空船而来。”
“想来,他们也愿意让当地人砍伐大木来我大明交易。”
三大殿的修缮,在明末是一个大工程,历史上为了修缮三大殿前后花了上千万两,光是天启五年到七年,就花了近六百万两。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木料不足。
“若是泰西之人真有大木,从他们那里购买并无不可。”
对此毕自严没什么意见,反正国库没钱,只要你愿意掏钱,他不在乎。
“既然你也同意,那就好,今天你与朕所说开源节流之策,回去之后上个奏疏上来,朕也要与内阁诸位商议一下。”
朱由校前面说答应,现在又说要商议。
不过毕自严知道怎么回事,这是陛下年幼、脸皮薄,不想直接让他退下,于是便提出告退。
毕自严离开之后,朱由校轻叹一口气。
大明的财政是个大问题,毕自严说的开源当然有效,可效果究竟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想要真的开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税。
当然加税不能加到百姓身上,那些商人富户也是应该加税的对象。
只是现在他刚登基,现在就加税好像不太好。
收拾藩王倒是没有什么,可以说不管是朝中的官员,还是百姓,对藩王几乎都没有好印象。
可若是给商人加税,不但商人们不愿意,朝中的大臣们只怕也不会愿意。
尤其是那些江浙等地的官员,一直以来江浙都是大明文风鼎盛之地。
那些商人和朝中大臣们早就勾连到了一起,这就像山西的商人和张四维、韩爌等人的关系一样。
自古以来,官商勾结都是财的不二之选。
在自己没有坐稳江山之前,给商人加税没那么容易。
否则今天他敢提加税的事情,明天就有人说他与民争利,贪婪好财。
这些年当皇太孙刷的那点名声,很快就会变成恶名。
还是先看看毕自严能搞成什么样子,别的不说,起码先让国库充足起来。
自己手里那一千多万两,得留出几百万修三大殿,其余一千万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可他现在还想着澳大利亚,这块还没有被现的领土。
能否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就看能不能率先现澳大利亚了。
想要组建一支庞大的舰队,没有几百上千万两也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都是缺钱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