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也不例外。
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崇祯面对的局面比以前更加严峻,不但是家国百姓,连自己的儿子都被围在通州城,危在旦夕,这种情况下进行谈判,黄太吉自认更加有利。
一边向崇祯出谈判的消息,一边猛攻通州,黄太吉的两手策略玩的无比娴熟。
不过通州城的坚固,却是过他的想象,十几天的攻城战,不但没有能打下通州,反而折损了不少的兵马,暴毙前的鼻血,并不完全是因为豪格的败仗,和多尔衮的遇刺,更多的其实是因为通州之败的挫折。
现在黄太吉死了,多尔衮和代善商议,两人决定继续推进和明国的谈判,反正都要撤军,如果能从明国那边获取到什么好处,那就是再好不过了。于是,他们放回了更多的被俘明军将官,并加码告诉他们,天津水师的救兵已经被我大清击败了,通州城破就在一两日,你们崇祯帝如果再不答应我大清的条件,就等着为他儿子收尸吧!
众将官唯唯诺诺而去。
多尔衮独留下了在运河之战中俘虏的最大人物,保定军监军太监申春秀。
多尔衮说,申春秀尚有其他用处,此时还不能放。
其实,和明国的谈判能不能成功,对多尔衮来说,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向众人显示,他会继承和扬黄太吉身前的一些遗志和做法,以收拢更多的人心。
“狼子野心!”
深夜,索尼鳌拜图尔格三人聚集在一起,对多尔衮的所作所为,十分忧心。但忧心归忧心,他们却无法可想,更不能做什么事情,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等小主子豪格回来再说。
……
黄太吉身死的第二天黄昏,得到消息的阿济格急急赶回。
和其他人的悲戚不同,阿济格装也懒得装一下,一脸的满不在乎,黄太吉的死,不令他悲伤,反而令他眼生喜悦,不过在知道多尔衮遇刺,而且刺客就是自己的亲卫之后,登时就吓的他变了颜色。
豪格不归,两黄旗非常着急,尤其是在知道豪格兵败子牙河之后,那些一心想要把豪格推上大位,继承黄太吉遗志的重臣就更是坐不住了,于是,正黄旗副都统谭泰,领兵三千,前去接应,其他人在营中继续等待。
而在等待的平静中,两黄旗和两白旗剑拔弩张、相互提防的气氛,也渐渐浓重起来,黄太吉身死,两黄旗上下都有惶恐,担心多尔衮一旦继位,那么,这些年来被压制的两白旗,一定会夺回他们应该的所有,最起码,会再一次的换旗,两白旗重变成两黄旗,而两黄旗则是要降级,变成两白旗了,这是两黄旗上下不能接受的,虽然豪格兵败了,但他们对豪格的支持,却一点都没有降低,不止为了豪格,也不止是效忠黄太吉,更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同样,两白旗这些年被两黄旗压制,受了不少的鸟气,黄太吉临死之前,多尔衮又被刺杀,这样两白旗不能不怀疑,黄太吉为了帮儿子除掉障碍,不惜在临死之前,派人行刺多尔衮。
黄太吉和两黄旗如此可恶,他们怎么能再忍受?
不过紧张归紧张,但双方都还有理智,都还克制,都深知现在身在敌国,皇帝驾崩的情况下,不能内讧,一切的恩怨,还是留到出关之后、拥立君的时候再说吧。
两黄旗和两白旗紧张,两红旗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一次入塞,继去年之后,两红旗再一次吃了败仗,损失了两千多旗丁,原本两红旗的实力就弱,这一来,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旗中将领都是忧虑,听闻多尔衮遇刺,黄太吉身死,一向冷静的代善也乱了分寸,不过老代善非常懂得“调和鼎鼐”四个字,也非常清楚自己和两红旗的角色,在如此巨变面前,他竭力安抚双方的情绪,尽力扮演好中立和调和者的角色,两黄旗和两白旗斗而不破,也有他代善的功劳。
不过老代善再能调解,但有一件事他是调解不了、压制不住的,那就是大位之争。
多尔衮和豪格,终究还是要争一场的。
老代善忧虑无比,长吁短叹,他知道,回去盛京,到了崇政殿,才是双方刀光剑影的开始。
八旗如此,汉军旗蒙古旗也都是惶恐,虽然黄太吉的死讯被封锁,连汉军旗的诸位旗主和都统,都被瞒住了,但多尔衮遇刺的事情,却在军中暗暗流传,同时,黄太吉一连数天没有见面,没有召见群臣,也令他们不安,心中都不禁怀疑:难道刺杀睿亲王的刺客,真是皇上派去的?如果是,那大清肯定就要内乱了,既然内乱,哪还有什么心思征明?
两天后,一匹快骑急急奔进建虏大营。
随即,一个消息在营中传开,说正黄旗的人马已经接到了肃亲王豪格,现在正护送豪格回转,距离大营不过四十里了。
听到这个消息,两黄旗上下,都是长长送了一口气。
不管这样,他们总算是有主子了。
两白旗却都是拉下了脸——如果豪格死在子牙河就好了,皇位就是睿亲王的了,省的再争,现在豪格归来,皇位,免不了又是一场争夺,不过和十几天前相比,两白旗的信心已经充足了很多,在黄太吉身死,豪格兵败的情况下,那些原本支持豪格的人,应该会转向睿亲王吧?
黄昏。
两黄旗所有佐领以上的大臣,连同两红旗和留在营中的正蓝旗大臣,都在营门外列阵,迎接豪格的归来,而两白旗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两个低阶将领,两黄旗的人见了,都是心中忿忿,不过却也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