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脸色铁青。
他知道,土谢图汗心意已决,已经是不可挽回,虽然不知道土谢图汗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主意,但有一点是确定,土谢图汗一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又或者是意识到了危险的临近,所以才会抛下大清,独自逃走。
“回去!”
多尔衮是刚毅果决之人,既然土谢图汗已经不可劝,离开的土谢图骑兵也不可能挽回,他便不再啰嗦,带着图赖、苏克萨哈等人急急返回,虽然土谢图汗的骑兵离开了,但他们断后的任务却不能终止,他依然要带着剩下的骑兵守在这里,以确定另一位喀尔喀汗王是否已经背叛?
这一刻,多尔衮恨死了,早知道两位喀尔喀汗王如此的“贪利忘义”、因势利导,说什么他也是不会将他们从喀尔喀草原请来的。
但痛恨也是来不及了,眼下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多尔衮急急返回。
若有若无的小雪已经停了,天色蒙蒙黑,马上就得点火把了,就在此时,远远的,就着这天地之间的最后一抹光亮,多尔衮举着千里镜极目远望,忽然就看见前方原野里卷起了滚滚烟尘,然后他脸色一下就变了……
第1184章第二次松锦之战(二四)
……
正白旗副都统,董鄂·鄂硕,此时正带兵在最前方警惕。
鄂硕是骑都尉董鄂·席汉长子,正白旗人,从军屡有功绩,历史上,最高做到护军统领,后晋升为内大臣,世职一等男爵。但他真正有名的却是因为他的女儿董鄂氏,因董鄂氏受顺治的宠爱,被晋封皇贵妃,他的世职也进为三等伯。去世后因女儿的缘故,追赠为侯爵。
民间传说里,说顺治帝极其喜爱汉妃董小宛,为了董小宛茶不思饭不想,最后甚至遁入空门。
所谓的董小宛,其实就是鄂硕的女儿,董鄂氏。
只因为都有一个董字,所以被误传。
虽然传说是假的,但顺治对董鄂氏的喜爱却是千真万确的,说众里寻她,说金屋藏娇,都是一点不过分的,如果不是董鄂氏诞下的四皇子早夭,她本人也早丧,怕是根本就没有康熙继位的机会。
也因此,鄂硕随着女儿的传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姓。
这一世,顺治还年幼,董鄂氏也刚刚出生不久,鄂硕是没有机会继续在历史上留名了,因为今日他将被湮没在这里。
……
鄂硕当然不能自知,今日将是自己的死期。
但作为正白旗的副都统,建虏八旗的高级将领,他已经清楚意识到了面对的险境,当中军辎重粮草继续前行,他们这些骑兵却被命令留在原地,并且辅政王下令,要随时待战之时,他那时就名表,一定是出了什么大的变故,所以辅政王才会改变改变。
在等待的这半个时辰里,鄂硕往来督促,一点都不敢怠慢。
而后,消息传来,说土谢图汗不听命令,已经自行带兵遁走之后,鄂硕更觉得惶恐。
因此,当探骑来报,说后方有大队骑兵滚滚追到,打的是喀尔喀札萨克图汗的黑旗时,他登时紧张和惊恐起来,照计划,札萨克图汗的四万骑兵,应该在锦州断后,阻止明军才对,怎么这么快就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明军已经追来了?
又或者,辅政王要预防的敌人并不是明军,而是札萨克图汗的骑兵?
“告诉他们,令他们停止前进,我这就派人去禀报辅政王!”鄂硕意识到了
札萨克图骑兵的危险和不善,他大声告诉信骑。
但话音不落,鄂硕忽然听见前方一阵大哗,却是他派出去前哨骑兵退了回来,为的人惊慌大喊:“副都统,不好了,札萨克图骑兵杀过来了……”
“喀尔喀,真是叛了啊。快,快去禀报辅政王!”
鄂硕大惊。
这时,身后马蹄声急促,苏克萨哈亲自冲到,冲着鄂硕大叫:“鄂硕!主子有令,挡住札萨克图骑兵,没有听到锣声之前,任何人不得后退一步!”
“嗻!”
鄂硕心知辅政王已经知道了,于是答应一声,拔出腰刀,脸色白的高喊:“勇士们,随我杀啊~~”
“杀!”鄂硕身边的十几个白甲兵响应,但剩下的披甲骑兵一个个却都是面露惊恐,畏缩着不敢上前,不是他们胆小,而是札萨克图骑兵冲来的骑士,太过庞大了。轰隆隆,马蹄踏地,如奔雷一般,在夜色即将来临,大地即将为黑暗笼罩之前,只能看到冲来的札萨克图骑兵无边无际,铺满了原野,但却不能知道有多少人……
“狗奴才们愣着干什么,杀啊!”
苏克萨哈大叫,用手中的马鞭鞭打那些露出畏惧的披甲骑兵。
“冲,退后者斩!”
鄂硕大叫,然后带头往前冲。
但冲不过百步,喀尔喀骑兵的箭雨就扑到了。
噗噗噗噗。
如雨打沙滩,密集无比。
啊。
一片惊呼,战马嘶律律的倒下一片。
而后,喀尔喀骑兵冲到,双方厮杀在了一起,
不久之后,鄂硕就被淹没了,不知道是战死,还是被压在了马下……
……
被多尔衮留下断后的,除了一部分的正白旗、镶黄旗和正蓝旗,还有汉军旗和科尔沁左翼蒙古骑兵,总数在一万骑以上,如果加上遁走的土谢图汗蒙古,则就是三万多骑,以三万骑兵应对后方的变故,原本是足够的,但不想土谢图汗忽然离开,孤零零的抛下了建虏的一万多骑,多尔衮一时来不及应变,只能用这一万多骑兵,尽力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