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有一事禀报。”朱慈烺拱手。
“说。”崇祯帝睁开眼。
“建虏以武功立国,虏酋黄太吉丧,无论君是谁,其必然还会向我大明用兵,以期立威,稳固地位,但其两次入塞失败,已经元气大伤,大举入侵已经是不可能,儿臣以为,建虏很有可能会取用旋风进攻,一战即退的策略,向我大明动短期进攻,这其中,连接宁远和山海关的几个前屯卫所,最有可能成为建虏攻击的目标,儿臣以为,需立刻加强这几地的防守!”
“你和冯元飚说了吗?”崇祯帝咳嗽的问。
“已经和老本兵提过了。兵部已经下文,提醒辽东督师范志完和辽东巡抚黎玉田。”
既然兵部下文,朱慈烺为什么还要当面和崇祯帝提?
原因乃是范志完现在是崇祯帝的宠臣,也是崇祯帝心目中的兵部尚书的继任人选,加上建虏败,冯元飚的提醒,范志完未必会放到心上。
“那就可以了,要是有什么闪失,就拿范志完是问。”崇祯帝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朱慈烺告退。
从始至终,崇祯帝和朱慈烺都没有提起周后,就好像周后还在,坤宁宫也还祥和,一切的事情都没有生一样……
离开暖,朱慈烺前往思善宫守孝,一路,他心情沉重,周后的死,令他情绪无法高昂,而吴甡在湖广的困境,以及建虏可能对宁远的攻击,更令他十分担心。
虽然已经提前示警,但宁远和山海关之间的三处卫所,范志完能不能守住,朱慈烺却是不敢有把握,这个范志完,勤快是勤快,但并没有大的才能,目光也有限,比他的祖先范仲淹差的远。
朱慈烺身在京师,又逢大丧,无法插手辽西防务,不然他一定能让建虏在宁远和山海关之间,再吃一次败仗。
朱慈烺能做的,只能是秘密给吴三桂去了一封书信,要其一定要小心,并要提前机动,于三处卫所做布防,不需要大胜,只要能守住城池,挫败多尔衮的图谋,大明就算是胜了。
至于京营戎政,朱慈烺相信父皇还是有所定夺的,如果不出意外,父皇应该会任命蒋德璟为京营戎政。
现在的内五臣中,若论知兵,当属蒋德璟。同时,以蒋德璟倔强刚烈,敢同崇祯帝顶嘴的脾气,也足以压制张世泽朱国弼两人。
……
果然,崇祯帝很快就传下旨意,令东大学士,领工部尚书蒋德璟,接替太子的位置,兼领京营戎政。
消息一出,原本对京营戎政颇有希望的几个京营勋贵,如英国公张世泽,抚宁侯朱国弼,都颇为失望,原本他们以为,太子守孝,他们两人都会再进一步,各领戎政和提督,但想不到陛下却一番常态,命令一文臣为京营戎政——这不合祖制啊?
如果是过去,勋贵们一定会消极怠工,以此表现不满,但现在京营完全被太子控制,他们上工不上工,毫无区别,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怠工了。
“陛下和太子,如此轻看我等,真让人寒心。”小年轻张世泽没说什么,朱国弼却有点不满。
襄城伯府。
李守錡躺在榻上,喃喃自语:“蒋德璟,太子傀儡而已。太子……还是紧抓京营不放啊。”
至于强制各地宗亲纳捐之事,崇祯帝却迟迟没有决定,马嘉植和韩如愈的奏疏,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
下午。
京营大帐。
“今日召集诸位,是想要告诉你们,太子殿下有令,要我等必须遵从蒋老的指令,专心练兵,但有人敢阳奉阴违,以为太子不抚军了就可以怠忽职守,太子必严惩不贷!”
精武营,善柳营,左右柳营,神机营的主将,都在自家帐中,召集下属,大声宣读太子的命令。
无人敢懈怠。
虽然因为大丧,太子不抚军了,但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们今日在营中的偷懒,来日必将被太子清算,加上营中各处都是太子提拔起来的亲信将领,因此,没有人敢大意——某种意义上讲,太子虽然名义上不是京营抚军了,但却依然牢牢控制着京营。
萧规曹随,蒋德璟到任之后,不改京营旧制,不改人员任命,一切都如太子在时一样,操练作训,奖惩提拔,也一如过去。蒋德璟每日上午到京营一个时辰,处理军务,下午赶往内,每日忙的停不住脚。
“蒋老戎政之后,萧规曹随,完全照旧,一丝一毫的改动都没有,莫非是和太子早有谋划?”朝中有人怀疑。
“蒋老岂是那样的人?不过是因为太子练兵有方,内外连连取胜,如果蒋老改了京营制度,战力下降,这责任谁能承担?再者了,谁都知道,蒋老不就是一个过渡,等太子守孝期满,这京营抚军的职位,终究还是要还给太子殿下的。”
“说的倒也是……对了,皇后娘娘和田贵妃同日病逝,外面传言甚多,朝廷就一直不管吗?”
“众口悠悠,又没有泄露军机,不干涉建虏,如何管?而且流言这东西,越管越乱,倒不如随他去。”
“可外面的流言,越来越离奇了,说什么皇后和田贵妃,在后宫相争而死……”
“慎言!朝廷管不了百姓,但锦衣卫却能管了我们。”
……
初三日,宣府巡抚朱之冯报,万余蒙古骑兵侵扰宣府边关,前后十几战,但都被宣府总兵周遇吉和京营阎应元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