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在揣测这官家改革军制背后的深意,以及这样改革的合理性。
官家这样提同样是削减禁军的冗员编制,提高禁军的战斗力。
同时增设神武军是为了牵制在前线的三线主力。
这样能够造成御前军、禁军和神武军三军之间的平衡,战时三者互为依靠,平时三者互为牵制。
“官家圣明,陛下所提改革军制,臣深以为然,增设神武军能够提升我大宋的机动能力,不至于让御前各军孤立无援。”
韩世忠此时已不是一路元帅,站位必须要从朝廷的角度出,自然对赵构所提军制改革衷心拥护。
“只是臣以为,囿于目下朝廷财力,神武军建军可以禁军裁撤部分人员为主,先建起骨架,构建中下武官的底子,以两到三年时机逐渐建成。”
虽然衷心拥护,但韩世忠还是不忘提出自己的建议。
确实因为财力有限,神武军只能够慢慢展,也没办法一蹴而就。
“韩卿所言极是,朕也有此意,只能徐徐图建,急不来。只是刘光世年事已高,已无法效力军中,神武军都指挥使人选须谨慎考虑。不知二位有何人选?”
赵构见大家都没有疑议,此事调子就基本这样敲定,只是主官人选非常重要。
“臣斗胆荐举李显忠!恳请官家考虑一二!”
韩世忠趁机将少壮派的将领李显忠举荐出来。
李显忠?
赵构在心中细细的盘算着,头脑中回顾着此人的履历,这个人可真是不是一般人物,甚至有些传奇色彩。
李显忠出身将门之后,十七岁年纪轻轻便跟随其父李永奇出入战阵,父子二人在陕西军中颇有威名。
绍兴初年,金人攻陷延安,李显忠和他的父亲被金人抓住。
金人为了拢络宋军民心,授李显忠父子为官。父子虽在金军营中却心在大宋,一直想找时机回归。
后来伪齐刘豫政权征调中原民兵,想大举攻宋,于是就命令李显忠率延安军马赶赴东京,李显忠父子便想趁机回归。
结果事情败露,父亲李永奇被金兵所害。
李显忠最终以二十六骑而投奔西夏,引西夏兵而大败金军。
后召集几万义军投奔川陕吴玠,被赵构赐名显忠。
李显忠久在西北,对骑兵战术以及金军和西夏军战法颇为熟悉。
虽然久居战场,久经历练,此时年龄也不过三十出头。
“李显忠对朝廷忠心耿耿,对金和西夏了解颇深,且正值壮年。其能力足以担当,可为神武军副都指挥使,代行都指挥使职责。”
赵构觉得李显忠各方面都非常适合,但资历和战功较为欠缺,直接扶正似乎有些难以服众。
干脆就暂时不设神武军都指挥使,以副都指挥使代行职责。
少壮派名将李显忠就此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