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略带羞愧地低下头去,被赵匡胤这么一说,他也感觉到自己刚才的话语似乎是有些失态。哥哥刚才的那几句话,似乎就是专门对他讲的。
“不过这样的话,那再向同舟阁购买一些大明的情报吧。”赵匡胤道,“毕竟是在我大宋之后唯一出现的朝代,必然有其强盛之处,不可小视。”
“臣遵旨。”
“说起来,我宋朝的那几位‘贤哲’如何了?”
();() 赵光义不知怎得,总感觉自家兄长似乎是话里有话,在“贤哲”两个字上咬的格外重。
“那几位先生现在还在稷下学宫聆听圣人教诲,尚未归来。”
“他们倒是闲适!”赵匡胤冷哼了一声。
“毕竟圣人在侧,那几位先生想要随侍左右也是应有之理。”
“多派人盯着点。你也应该明白,笔杆子有的时候比刀把子还要让人难受。”
于此同时,一个人来到了司马光的府邸门前。
“不知先生尊姓大名?小的也好向老爷通传。”
“鲁人曾参,特来拜会。”
门房进去不一会儿,司马光直接走了出来。
“末学后进,竟然劳动先贤大驾光临,快请进。”
“请。”
二人登堂入室,分宾主坐定。
“先生从临淄来?”
“正是。”
“不知朱先生等人可好?”
“朱先生之道,与老师颇有不同,之前稷下学宫也来了一人,名唤王守仁,这一年里与朱先生、老师坐而论道,不亦乐乎。”
“那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老师……他又想周游列国了。”曾参开口便是个大新闻。
“什么……居然选择在这种时候?”
“那王守仁有个理论,老师颇为赞同。道是:知行合一。”曾参道,“因此老师想亲眼见证一下,后世不同时代的风光。”
“夫子周游,当震惊天下,只是不知这与先生此次前来有何关系?”
“老师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拜访各国,首先就要知道各国的历史。听朱先生言,您是宋国第一史家,著有一本《资治通鉴》,不知在下可否抄录一份带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