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右边的却是一名女子,细眼薄唇,粉面含威,却是有几分刻薄之相,背后负了长剑,从肩头位置露出一个银丝缠绕的剑柄,身上穿了件白衣,不同于那种若隐若现的白绸,倒像是一身粗布孝衣。
这一双突兀出现的男女,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寻常市井百姓,也不太像青鸾卫。
可两人身上的那股子敌意,却又做不得假。
女子盯着李玄都,冷冷开口道:“我叫马素珍,来自慈航宗,江湖上有好事之徒给了一个‘长风剑’的绰号,今日之所以拦住下去路,是因为前几日有门下师妹被下打伤,这才特意邀了正一宗的张师兄,一起来向下讨个说法。”
那中年道人诵了一声无量天尊,微微稽道:“贫道正一宗张琏山,见过施主。”
李玄都轻笑一声,也不曾说话,干脆就是负手而立。
女子一口咬住李玄都伤人之事,却丝毫不提此事的前因后果,这便是名门大宗的行事风格。不过他们历来如此,倒也谈不上如何少见多怪。
只是见李玄都如此托大,马素珍和张琏山不由对视一眼,又有了些许迟疑。
两人之所以敢贸然前来,在于根据张青山和白茹霜所言,此人不过是抱丹境的修为而已,在两人同样是抱丹境的情形下,纵使此人要强一些,也恐难敌两人联手,可两人有些想不明白,为何此人能如此有恃无恐?
他们想不明白李玄都,可李玄都已经在瞬间就想明白了前因后果,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被青鸾卫盯上的时候,也被先前得罪过的正一宗和慈航宗找上门了,当然不会是因为当年帝京一战结下的仇怨,说得难听些,想要寻当年的恩怨,这两人还不够资格,要颜飞卿和苏云媗这两位当事人亲自前来才行。
至于张青山和白茹霜的事情,李玄都一没杀人,二没有废人修为,三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折损两宗颜面,还不至于结下死仇,这两人说到底还是要他服软认错,确立两宗的权威,也就是女子口中的“讨一个说法”。
这种事情,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往大了说,此事关乎两宗权威,若是放任不管,此例一开,便人人都敢对两宗不敬,必须要杀鸡儆猴立威。往小了说,此事生时,无有他人看见,李玄都也未把事情做绝,顶多就是一句道歉软话,若是处理得好,还能化干戈为玉帛,弄出一个不打不相识、一笑泯恩仇的佳话。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候,李玄都更不应该与两人再起冲突才是。
李玄都的视线略微扫过两人。
相较于不显山不漏水的张琏山,无疑是马素珍更为出彩一些,背后所负长剑,隐隐有凛冽剑意自剑鞘中透出,显然是把不俗宝剑,再加上那个“长风剑”的绰号,应该是个长于快剑的用剑高手,在她手中的三尺之下,想来应该有不少人命。
不过相较于马素珍,李玄都还是更为重视那个少言寡语的中年道人。
说句难听的,咬人的狗不叫。
如果张琏山和马素珍一对一交手,那么必定是张琏山胜出。
第三十一章两指断剑
李玄都收回视线,心中有了思量定计。
按照道理,李玄都应该在此时与两人和解,只是若要和解,必然要牵扯到先前的太平客栈之事,两人也势必要从李玄都的身边将周淑宁带走。
这是李玄都不能应允的。
而且李玄都与正一宗和慈航宗的恩怨,也远不止太平客栈一事。
至于这两人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李玄都倒没有如何惊讶。青鸾卫精通追踪之事不假,可这些扎根世间千年之久的宗门,历经十几朝更替而不倒,根基之深,却要远胜不过二百余年历史的青鸾卫。再加上芦州是太平宗的地盘,若是正一宗出面向太平宗求助,太平宗看在同为正道十二宗的情面上,多半也会出手相助。
李玄都轻声说道:“你们要的说法,我给不了。”
张琏山叹了口气道:“没得谈?”
李玄都摇头道:“不是没得谈,只是我知道你们想要什么。当初谢太后之所以能胜过张相,不是因为她比这位太师高明多少,而是因为张太师曾刻意打压宗室权贵,致使宗室们对他怀恨在心,只是穆宗皇帝在世时,他们动不了张相,待到穆宗皇帝驾崩,他们便与谢太后联手,共同对付张相,其中便是以晋王为。”
此言一出,张琏山和马素珍都是脸色一变。
李玄都继续说道:“张相死后,谢太后得以垂帘听政,晋王则如愿做了摄政王。”
说到这儿,李玄都面露淡淡嘲讽之色,“这就有意思了,虽然我不是庙堂中人,但也知道皇帝年幼时,要么是太后垂帘,要么是叔王摄政,哪有太后和摄政王共同临朝训政的?所以晋王和太后之间,必有一战。”
“你们正一宗和慈航宗早就已经与谢太后分道扬镳,如今却是投身到晋王的麾下,你们想要从周听潮的身上做文章,其用心我又岂会不知?只是如今周听潮已然身死,只剩下一个弱质孤女,你们还不肯放过,那我万万不能答应。”
马素珍闻言向前踏出一步,冷声道:“张师兄又何必再与这等人多费口舌,直接拿下便是!”
张琏山一摆手中拂尘,虽然他略有迟疑犹豫,但涉及到宗门大计,终究还是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