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在油田的时候也冷,但正经的北方地区是一直都有烧炕通暖气的传统的。
他们俩来的时候,机关大院都建起来了,暖气也就通了,所以也没挨着什么冻。
而现在,就被冻伤了。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最后还是黄小川给了他们一块猪油。
是的,黄小川。
早先黄小川同他们是有罅隙的,虽然也不是什么太大的矛盾吧,但肉丸子之仇也是足以念叨念叨的。
但这一次,他们四个分到了一个小屋里,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什么仇怨也都放下了。
当然,黄小川一开始也是不想放下的,倒不是记恨什么的,就是有那么点别扭。
但王桑田给了他们一块巧克力,一块,找美国人换的巧克力……
第十七章烤红薯·
这个时候同外国人接触还是一件需要小心的事情。
外国人要是来中国旅游,下榻需要到专门的酒店,走的路线呢,也是需要审批的。
而这种公事上的,也有一定要求。
这不是小家子气,而是此时国人对国际友人有一种太友好的认识。
就像后来流传的日本人偷走的宣纸技术……严格来说并不是偷的,而是当时的厂长根本就没有保密意识,没等日本人偷,自己就说了个精光。(注1)
这还是暴露出来的,其他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技术的不全面,更不知道吃了多少亏。
有很多,甚至知道是吃亏,也要捏着鼻子吃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在同外国人接触的时候,单位本身就会有一些要求。
王桑田他们在出来之前也收到了通知,不过并不是不能同外国人接触的通知,而只是要注意的通知。
这个通知让王桑田杨奋斗都是一番挠头——是的,杨奋斗也来了,除了他,还有刘三胜。
关于自己的名额,刘三胜同志完全是凭自己本事赢来的——在地震这个技术上,他在整个油田都是翘楚,能和他一比的,也就是杨奋斗了。
不过不管是他还是杨奋斗,对通知都有些迷惑,最后还一起去找了柳青。
“能和美国人单独说话?”
“你们两个也说不了什么话吧。”
柳青慢慢地开口,两个科长不由得闹了个大红脸,刘三胜道:“这指不定就有老外会中文呢。”
柳青没有理他,杨奋斗的话就比较靠谱了:“那什么经理,我们两个这是不会说什么美国话,但那几个小年轻会啊,特别是王桑田,北京来的,有经验!”
“他有经验?”
“有!”
“他和外国人做过什么交流?”
杨奋斗回答不出来了,要放二十年,哪怕十年以后,一个在北京重本上大学的学生都不会缺同外国人交流的经验,再往后推推,一些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可能都会去参加一些国际交流的志愿者。
但在此时,外国人走在街上还属于被围观的存在。
王桑田虽然一直是活跃的,也热心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还真没有。
旁边的刘三胜噗的一下笑了出来,杨奋斗倒也不虚:“那北京的外国人多嘛,桑田说不定就同哪个老外说过话呢。”
柳青笑着点点头:“行了,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他如果想说就让他去说好了。”
“就去说?”
“去说。这一次咱们请那些美国人过来,就是来帮咱们找油的。相关数据早就交给他们了,王桑田知道的,说不定还没有那些老外多呢。”
杨奋斗说不出话了,柳青笑道:“当然,他要是能从老外那里多打听到一些东西,我们也是很欢迎的啊。”
柳青说着,大笑了起来,杨奋斗刘三胜等人也放下了心,他们来问这一句,更多的还是怕下面的年轻人无意中犯下什么错。年轻人心性不定而又精力旺盛,万一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做了什么不该做的,那以后很可能就要受很大的影响。他们作为他们的科长,这一点要帮他们想到,至于他们自己……嗯,就像柳青说的,能同外国人说什么?
你好?谢谢?再见?
柳青的这个答案当然不只是针对他们公司的,整个团队都是如此,都可以同外国人说话。
不过没有什么事的话,还是没有人会主动找美国人攀谈。
王桑田那一次,还是四个人聊天聊出来的。
那时候四个人关系还没有融洽,不过住在一个房间里,也不可能不说话,特别是晚上没事的时候。
这一天四人就在那里等烤红薯。他们这出来,饭是能吃饱的,但就和在油田一样,依然是一些熬菜杂面,依然是没什么油水,他们这些年轻人依然是早早的就饿了。于是他们就和在油田里一样,在烧水的炉子上烤点红薯花生。
这在等烤红薯的时候,就开始漫无边际的瞎聊,聊着聊着李嘉就问王桑田同老外说过话没有。
王桑田想了想,说好像没有。
李嘉就说为什么是好像:“这有就是有,没就是没,好像是什么意思。”
王桑田就说你知道北京经常是有外国人的吧,李嘉其实不知道,但这个时候也说知道。
王桑田就说你知道外国人一出来,大家都是会看的吧?
这一点李嘉依然不知道,但他能想象到那个场景,所以继续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