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蕴帝还是皇长孙时便知道有秦遇这么个人,对秦遇是不太服气的。
但有些人的存在,就是让你一步步推翻自己的观点。
秦遇就是其中最明显的那个。
这世上怎么会有人与他的想法如此相合呢,他想。
如此奇妙,令人不可思议。
天蕴帝年少登基,雄心满志,他想让成朝子民都过的好,想要改变。
然而真的实行了,天蕴帝才现,他走的每一步都有许多人在拖拽,沉重又艰难。
天蕴帝明白,那是利益的对抗。对方的反应很正常。
但随后天蕴帝就是愤怒,因为这代表那些人知道他们在压榨普通百姓。
然而愤怒解决不了现在成朝的问题,天蕴帝庆幸,他还有一位“先生”。
先生授人知识,但秦遇却让天蕴帝再度体会到被保护的感觉。
金銮殿上,年轻的官员和老对峙,那道弯下去的身影,像鲜红的烙铁烙在了天蕴帝心上。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还让他遇上了。
法推行,摊丁入亩利民之大举,随后水患,先生又理性劝他任人唯贤。
这个人心里好像就没有私心。
后来天蕴帝废旧制,行推恩令,设市舶司,背后都少不了秦遇的鼓励。
这条路不好走,即使是天子,内心也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样强硬坚定。
海运给成朝带来了繁多珠宝,沿海子民都富足起来。这些钱用来养水师,养成朝的军队,军队又保障了成朝百姓的安全。
用先生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还有票,给国库增收许多许多。如果这些只展露秦先生的经济触觉。那后续的棉甲,物勒工名,还有军事屯田,便能看到先生的军事天分。
有的人站在那里,什么也不做,都会有浅浅的光晕。
物勒工名之法,保障了大成朝的火器标准化,让大成朝的军队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而军事屯田不仅有军事涵义,还有民生意义。
如今成朝子民生活好了,自然愿意生孩子,近几年人口暴涨,如果朝廷不想办法,后续这些孩子长大,城市容纳不下这许多人,肯定会出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人迁出去,让成朝各处的人口尽量分布的均匀些。
天蕴帝接连下达开荒好处,一时间,成朝多了许多屯田客。
少部分是犯事的,他们被迫迁徙。地方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一般迁徙的百姓,还是能落到几个好地方选。
天蕴帝跟秦遇如此相合,他没能奉秦遇为师,一直是他的遗憾。好在先生没拒绝教导他的皇子皇女。
也算一种另类的成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