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娘上下打量她:“那可就奇了怪,你既然是官媒,怎能不知道士商不通婚的道理?更何况侯府那般门第?”
这道规矩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不成文的规定,本朝建立之初也有这道规矩,可如今大宋商人地位极高,民间早就将此规矩抛之脑后。
只不过这条规矩也是正儿八经写在《宋律》里的,只不过法不责众,无人认真计较罢了。
官媒嘴唇阖阖,说不上什么道理:她若是不认,别人会笑话她身为官媒不明律法;她若是认了,这桩婚事还怎么成?
当即眼珠子一转:“娘子可是欢喜得昏了头?永嘉侯府那是什么人家?金尊玉贵钟鸣鼎食之家,您嫁过去便是堂堂正正的世子夫人,日后的侯夫人!”
“原来竟是正妻!”围观的食客们越愕然。
适才那些小声嘀咕是聘了去做妾的食客脸上红一阵白一帧,讪讪的。
可很快诸人都困惑起来:“这是为何?”
“自然是因着侯府知恩图报,当初世子失忆多亏恒家救治,还请医问药,这样菩萨心肠自然有好报。”官媒扇起扇子,“当然也是侯府厚道,要是别人拿些金银谢了便也罢了,谁会拿世子婚事顽笑?”
这话说得有些道理。
也最适合民间喜闻乐见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的心理,食客们心里的疑惑登时打消,有些常来酒楼用膳的食客索性拱手恭喜起曼娘来。
曼娘也不怪他们。
侯府钟鸣鼎食满门富贵,世子英俊潇洒年少有为,又重情重义要求娶当初救他性命的商户之女,换做是任何人都要恭喜这商户女。
这门婚事,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出商户女有什么亏的。
即便是前世的恒家父母,当殷晗昱恢复世子身份后不都也这么想吗?
只不过谁能想到商户女压根儿就不想要这门婚事呢?
非但不想要,还恨不得将世子掐头去尾剁馅油炸呢?
曼娘收起深思,她忽得换上一副笑脸:“媒人这话却不对。”
“噢?怎的不对?”
曼娘眼睛眨巴,似乎在想什么:“若是侯府知恩图报要报答恩人,却不应当求娶我,只因当初世子在北疆落难时我还在浦江乡下哩,救他的压根儿不是我,而是——”
她故意拖长了声音,勾起了在座诸人的兴,这才慢吞吞道:
“是我恒家商队的领头人恒福。”
话一出口,旁人还没反应过来,酒楼里的恒家仆从先“轰”一声大笑起来。
有人还给旁边纳闷食客解释:“恒福是我们家大管家,今年五十,都做爷爷了!谁要做个嫁娘?”
旁边的食客也反应过来,跟着笑了起来:少东家说得也对,不是要知恩图报嘛!
官媒一脸红白站在旁边,她静心预备好的话术全然被打乱。
本来是想依据侯夫人的吩咐宣扬这门婚事,引导世人记得侯府知恩图报的好名声,谁知居然一来二去成了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