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定调是黑,这点和婉有点像,都是没有道德左右逢源。欸,但是最后李三劝他多少次,愣是没有离开太平,死心塌地。除此以外,卖官鬻爵依附韦党,和婉的罪名都差不多。不得不说,崔湜做男宠真是妇唱夫随!
[R8]常元楷和李慈。
作者有话要说:
下篇就能进先天政变了,两三篇内正文完结!
第153章倾城月(2)
对李隆基来说,这几个月,就是他的缓刑。如果不能逆风翻盘,就是死路一条。够了,唐隆政变只用了两个月准备,如今剩大半年的时光,他立马紧锣密鼓筹划起来。他知道,姑母也在谋划着废掉自己,甚至召集群臣商议。所幸宰相中还有心向自己的人,将她顶了回去。
李旦不可能放下心中忌惮,此刻也没闲着。他晓得,即便控制了羽林的高级将领,一旦中下层军官不听将令,形势仍会逆转——这是唐隆政变留下的教训。如今,李隆基坐拥着皇帝的身份,一声号令便有可能令兵士倒戈——这是重俊政变留下的教训。他与妹妹太平公主商议着,调朔方军总管郭元振入京,意图以朔方军的势力压制李隆基。
双方,剑拔弩张。
这场斗法最终进入白热化阶段,朝野议论纷纷。千里之外,豫州的小酒馆中,几个人品评着时事,手舞足蹈,指手画脚。随后,一个带斗笠的人走进来,独身一人喝闷酒,听他们说话。店家觉得有些奇怪,却又说不上哪里不对。那人看向店家,对望一眼,又低下头,笑而不语。离去时,挥在酒店墙上题了句诗,诗文不错,力也雄健。
店家看着,嘴里喃喃念出来——思君万里馀。
思君万里馀。
先天二年六月,在东都洛阳的张说,差人给老主子李隆基捎来一件礼物。李隆基打开木盒,内里是一柄寒光闪闪的佩刀,他先是一惊,随后回过味来。距离皇帝巡边,仅剩不到两个月了,张说是叫他快刀斩乱麻,早做决断,拿刀砍了太平一党。
“天子要让国家安定下来,才是真正的大孝!”
七月二日,皇帝召来崔湜,苦口婆心说了一番,要他改邪归正弃暗投明。崔湜严词拒绝,也不肯透露半点公主的信息。李隆基无法,只好放他回去,但他真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放□□,让太平以为他仍在做拉拢朝臣的准备。
翌日,先天元年七月三日。
李隆基身边的谋臣仅剩王琚[R1],还是小小四品官。武将这边,羽林将领都是太平一党,他所能倚仗的很少。但这人胆子大,手握的一切,都能挥十二分用处。这第一个有用的,便是王毛仲。唐隆政变临阵脱逃以后,他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李隆基升了官。王毛仲感恩戴德,拼命帮主子拉拢万骑军士,叫来三百人,威风凛凛在虔化门外排开。
第二个有用的,是皇帝之名号,他也充分利用了这点。上朝的时候,边听百官汇报,边暗中派人宣两位羽林将军,说一会儿皇帝找他们谈工作。二人不知有变,不敢违抗皇命,一路奔去。通过虔化门的时候,没回过神来,被万骑士兵刷刷砍下脑袋。随后,王毛仲领着人直奔朝堂,冲入大殿。看着这波血淋淋的军士,文武百官一下傻眼了。年轻的官员撸起袖子,提起长袍,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年纪大点的宰相遭了殃,穿着宽大的官服,转身都不利索,瞬间被剁成肉泥。有人跑出去了,却陷入更大的绝望——外边也全是李隆基的人,高力士挥舞着寒光闪闪的长刀,似乎正等着他的头。
有人见大势已去,自杀了。[R2]有人跪地求饶,被杀了。萧至忠直起身子,望向李隆基,看皇帝翘着腿,冷眼旁观这场血腥的屠杀。他附身一拜,抬头时,咕咚人头落地。
一路厮杀过来,早有人将动乱禀报太上皇。李旦当时正哼着小曲散着步,看见几个年轻官员气喘吁吁赶来,嘴里大呼“快跑”。他不明就里,跟着那些人拔腿就走。可惜年纪大了跑不动,许久颤颤巍巍气喘吁吁停下,这才想起问身边人出了什么事。
“太上皇,皇帝造反啦!”
听来可笑,却扎扎实实打了他一下,弄得李旦晕头转向。好在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立马分析情势,决定即刻登上承天门。作为长安最高礼仪场所,承天门是众人瞩目的所在,于此上演子逼父死的戏码,政变者恐怕也忌惮三分。
看看身边仍然跟从的臣子,他大喊一声:“助朕者留,不者去!”[R3]
有几个人走上前,表示愿意帮助太上皇。城楼下正不断聚集士兵,喊杀声起,多数人还是沉默着不动作。李旦急得要哭出来,想着自己一败,妹妹也要连带着遭难。站在城楼之上向下望去,他心一横,不如纵身一跃一死了之。让儿子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让妹妹以讨逆为号,一呼百应,结果这个逆子。[R4]
“太上皇别冲动!我来保护您了!”刚被提拔为兵部尚书的郭元振,此时从人群中走出来。李旦一看,将军来保护自己,那便是有了抗衡的兵力。一开心,楼也不跳了,赶紧跑回去,握住郭爱卿的手,热泪盈眶。
“爱卿,皇帝的人已经杀过来了,您快叫人守城吧。”
“陛下不必害怕,皇帝只是奉您的命令,诛杀太平公主、萧至忠等逆党,没有其他意图。臣等是来保护您不为乱兵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