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听见响动,回头看他一眼。他被那轻蔑的眼神吓住了,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不敢再走半步。
“这件事不许对任何人说。传出去——你知道的。”她没有看那个男人,兀自走出了屋邸。他们的婚房。
不,她们的婚房。
那年七月,薛怀义领着一大批高僧大德,在浩如烟海的佛经典籍中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一部《大云经》。上云:天女将化为菩萨,即以女身当王国土。武太后大悦,把注疏佛典的大任交给这位年轻的面。不久,一部白话《大云经疏》横空出世,天女也改作弥勒。武太后是弥勒的转世,当王国土。各州建立大云寺,每寺必奉《大云经》,各地高僧开设俗讲,同讲此经。
太平嫁出去了,武太后似乎少了很多忧虑,制造舆论的步伐也加快许多。她对这个女儿,还真是宠爱极了。
九月三日,一个七品官带着几百关中父老来到洛阳,在殿前上疏要求武太后称帝。华夏自古有三让的传统,太后和和气气拒绝了请求,随后封他做了五品通贵。随后,洛阳百姓、和尚道士、番人胡客一万二千余人聚集,于紫微宫正南则天门[R2]前请愿。武太后登上门楼,说了一番家国社稷的道理,仍旧坚辞不受。次日,宫城门前的人守阙固请,大批官员加入,聚集了六万余人。
“陛下不应天,不顺人,独高谦让之道,天所宪法,臣等何所仰则![R3]”
众人闻声附和,一时声震如雷。此时,一只巨鸟从东方飞来[R4],鸿前麐后,燕颔鸡喙,五色的羽毛闪着金光。张开双翼,日色为之黯然。
“凤凰!凤凰飞来了!”
随之,群鸟从天边出现,飞过皇城上空,鸣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百鸟朝凤了!”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没有比这更好的证明了。场面沸腾起来,人们欢呼着,雀跃着。一直被软禁在偏殿的皇帝李旦,此时悄悄跟进人群中,参与进这场盛大的请愿。他请愿改为武姓,奉武太后为皇帝,自降皇嗣。
武太后站起来,登上城楼。洛阳的紫微宫雄伟开阔,宫阙下万民仰望,人潮如海。不远处明堂巍峨高耸。那是她的明堂,天子的明堂。
“愈哉,此亦天授之!”
[R1]关于太平公主的子女问题,一直是个迷,记载不多也不细致。我搜集了不少资料,大致情况如下:与薛绍育有二子二女,与武攸暨旧唐书记载不同。按照《旧唐书》是二子二女,《唐书》是二子一女。长子薛崇胤,最迟的记载是先天政变太平死后向李隆基求情,猜测之后是被杀了,但也有学者观点不同,通过《徐氏法书记》记载推断他活下来了。次子薛崇简,出现在太平传记中,一直与母亲不和,经常被鞭打。并且哥哥薛崇胤没有参与唐隆政变(导致婉儿死亡的政变),他却是主力之一,也是先天政变后唯一一个明确活下来的太平子女。有传言他与李隆基关系匪浅。长女记载不详,次女即万泉县主,有墓志出土,死于景云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时年二十四岁。与武攸暨的子女则记载更略,只提到武崇敏、武崇行也参与了唐隆政变,后来封王。几乎没有长女记载,次女永和县主墓志出土,上云:“春秋五十有四,以开元廿五年五月二日,终於京兆万年之兴宁里第。”推算过去是公元683年出生,此时太平公主仍与薛绍是夫妻,没有嫁给武攸暨。因此推测长女、次女均为武攸暨前妻所生。既然永和县主在墓志中明确记在了太平名下,而且683-69o年之间仍有七年时间,武崇敏、武崇行是否为太平公主亲生不得而知。另外,“崇”字并不是太平公主孩子独有的排行字,武家这一辈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也用“崇”字排。
[R2]此处并无明确记载地点,但洛阳紫微宫正南正门的确是则天门。神龙元年(7o5年)之后,为避讳武则天谥号,改称应天门。
[R3]出自《陈子昂集》
[R4]夸张了夸张了,事实可能只是一只大鸟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这四次勾引可算是写完了!太平:一年勾引婉儿四次,每次都有感觉~
第一次嫁人是她不要她,第二次嫁人是她不要她。没想到啊,太平,你也有今天,真是天道好轮回……
武攸暨:这瓜太大了,嗝~
(怎么,这圆房写得够隐晦吧,让我猜猜能不能过!)
阅读全文后请回答如下问题:
1。是薛三郎更惨还是武攸暨更惨?
2。请问请愿这一天有多少人被鸟屎砸中?
第56章凭谁笑(2)
登基大典定在九月九日,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行周历。李旦降格皇嗣,改姓名为武轮。武姓起源于周平王的小儿子姬武,周朝奉行王道,享国长久,是儒家理想的时代。从各方面来说,这都是最好的选择。
上上下下为登基大典忙碌起来,婉儿见了很多人,做了许多事,一刻也停不下来。因此不由得疲倦起来。夜晚的时候,回想一日的事情,能记起的却不是这些。
她记起,尚服局的掌衣画采,亲自给她送来大典的礼服。长裾深衣[R1],云绣纹织,会弁如星,充耳琇莹[R2]。丝绦系结,腰间束带,衣裳华美,流光溢彩。画采说,这是她亲手做的。她说,上官才人的事,就是大事,必得亲力亲为,不得有半分失误。上官才人若是喜欢,她可以再做两件送来。又不是龙袍,不违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