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反复数次,再听闻洛阳来使,李哲终于不再紧紧抓着那条白绫。房州那些年,韦氏就是他唯一的支柱。没有这个女人,他早不知死了多少回。那时他了个自己都觉得可笑的誓言:“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一朝见天日,何时能见天日呢?
而他那个被逼死的哥哥李贤,死后没几个月,太后恢复了他“雍王”封号,家人被接回长安软禁起来。看来啊,只有死人才能回去,只有死后才见天日。
傀儡皇帝李旦是个聪明人,某种意义上,他是兄弟四人中最聪明的,也是唯一一个历经风浪全身而退的。这两年,太后迫于名声,多次假意还政于他。他严辞拒绝,呆在偏殿不出来,母子心照不宣。
在一片冰冷肃杀,人人自危的氛围中,唯有婉儿是个例外。太后待她似乎没什么不同,上朝,批折子,草拟诏令,都是平常的工作。若非说什么不一样,就是待她更好了。于是她陪在太后身边,安安静静,仿佛这就是此生最重要的事。
那几年,外任的狄仁杰被御史推荐入朝,任冬官侍郎。也许他自己也想不到,与武太后的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垂拱三年,从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开始,太多的命运就此改写。
高宗驾崩后不久,武承嗣曾被封了宰相,可惜他实非豫章之才,月余就被太后罢了相。他知道,这些富贵荣华都是太后给的,太后想拿也可以拿走。在朝这么些年,他可算看明白了,太后喜欢谁,他就得奉承谁。于是承嗣常常与薛怀义厮混一处。
武家人最希望的,莫过于拥立太后做皇帝。太后做了皇帝,武承嗣作为武家最年长的子侄,很有可能做太子的。太子,下一步就是皇帝,对于一个在岭南被流放那么多年的混小子,简直是一步登天。
他找来一块大白石头,用紫色矿石描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谎称是从洛水中打捞上来的,献给武太后,并请上尊号“圣母神皇”。太后何等明了他的心思,但并不点破,顺着接受了这个尊号,定下十二月亲临洛水祭天,并在修好的明堂接受百官朝贺。
儒家向来有“天子布政于明堂”之说,明堂是上可通天下可达人的神圣建筑。多少年,儒生们争争吵吵,定不下来明堂该是什么样子。武太后手一挥:
不用吵了,朕不要儒家典籍里的明堂,朕要自己的明堂。
她让面薛怀义监修明堂,共修三层,下层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子丑寅卯十二时辰,上层对应二十四节气。外部九条金龙捧着圆盘,圆盘之上,是一尊一丈多高的金凤凰,吊展翅,映衬九条龙黯然失色。
明堂修建的时候,地基里活埋了一个婴儿。这是取小儿奠明堂的仪式,据说这样建造的宫殿,不腐不朽,不塌不倒。
这座倾注太后太多心血的明堂不会黯然,它的第一次表演即将拉开帷幕。
为祭洛水,太后传令各地刺史、都督,以及所有李唐皇室共同前来。不早不迟,在这个时候,把所有皇室成员集中起来,她想要做什么?
一网打尽。[R3]他们这么想。
皇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思来想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韩王李元嘉、越王李贞等人密谋拉拢宗室,想要先下手为强,攻打洛阳。计划得倒是挺好,可惜出了一个叛徒——李蔼。真要起兵的时候,他怕了。扬州叛乱前车之鉴在前,还是保住性命要紧。李蔼密报武太后谋反之事,皇室现计划败露,不得不在准备不足的时候提前起兵。
那时音信并不达,多数人没收到消息,不敢贸然行动。只有李贞与他的儿子各领州郡的五千人马出了头,不久便被朝廷十万大军镇压。李贞挥剑自刎。[R4]
叛乱已平,案件自然要好好审一审。主审的不是别人,正是“牛头阿婆”酷吏周兴。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参与的没参与的皇室,自杀的自杀,被抓的被抓。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R5]
自然也有苟活的,譬如认武太后做母亲的千金公主。而那个想活下来的李蔼,太后给他升了官,只不过几个月之后,还是找借口杀了。他用一世名节,换来了几个月的苟活。
洛水祭天的大典仍然如期举行,武太后穿上天子专用的冠冕,接受百官的朝贺。
武周王朝,呼之欲出。
原本太平公主处处小心,不过是要几日安生日子。但这已远非她所能控制。
薛绍的哥哥,城阳公主的大儿子薛顗,参与了这次叛乱。薛顗本就对武太后要他休妻的事有怨言,加之对认冯小宝做叔叔的事暗中愤恨,心中不满已有许久。他从小读的都是儒家经典,看不惯太后掌权,更看不惯太后欺压宗室。叛乱还在密谋的时候,就私下招兵买马,积极准备起来。此事他不敢告诉薛绍,他知道弟弟与公主感情很好。要是说出去,让弟弟为难还在次,如若公主泄露给太后,他就是罪人。
没想到,罪人不是他,自有人做罪人。他没有逃过被下狱问斩的命运。
薛顗被抓之后,薛绍自然免不了受到牵连。金吾卫来公主府的时候,虽说拿着绳索刀剑,仍旧客客气气。他们请薛驸马去大理寺走一趟,说得好像真的是去喝茶。
那时公主的小儿子崇简刚刚出生月余,她身子有些弱,挣扎着起来,想对那些金吾卫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