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爽的地板上很快在她站着的地方积下一小滩水。
邓川一进来,看见这一幕,便感觉浴室里的温度要比外头高的多。
徐薇没意外邓川怎么也进来了,只是清清淡淡地瞥一眼她,像是被热水熏红一样娇艳欲滴的嘴唇慢悠悠吐出一句:“干什么?”
小朋友把她往怀里搂,毫不介意她身上的衣服即刻被沾湿,嘴里还说:“陪陪你。”
徐薇说:“谁信你……”
声音里却是含着笑意的。
邓川于是如愿以偿地用擦身子的大毛巾把徐薇裹起来,整个人抱到了镜子前。
家里一直没人回来。
她们在浴室里待得久,浑身上下都沾满了水汽,钻进被子的时候,周六和桔子已经窝在徐薇的衣服里睡着了。
翌日。唐丽鹃早上回家,看见半年没见的女儿在厨房里煮面条。
家里没什么菜,邓川掏空了冰箱里最后几颗鸡蛋和半截火腿,煮了一锅北方风味的酸辣汤下面条。唐丽鹃进厨房,没见着徐薇,撑着值过夜班的混沌头脑问了一句。
下一秒就听见女儿搅着锅里的面条不动声色地说:“她累了,还在睡。”
唐丽鹃照着她的屁股拍一下:“不许欺负人家。”
再看邓川像是笑得没心没肺,忍不住又拍她一下,回房去睡了。
徐薇对此浑然不知,起来也只是觉得浑身隐隐有些酸软,好在小朋友一边揽着她一边帮她捏肩膀,她也就随她去了,由她抱着,浏览平板上的信息,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摩挲着窝在旁边的两只猫。
被窝里很温暖。
这个冬日对比往年来说要格外漫长些,因为她们无事可做。
工作也好,学习也好,好像都成了漫长冬日里单调的背景之一,需要一些烟火气来唤醒。
邓川从小到大就不是一个孤僻的小孩,虽说也没有到朋友特别多的地步,但也还是有着自己正常的社交圈子,逢年过节的假期,也有正常频率的聚会。
但长大之后,之前的玩伴好像已经渐行渐远。就关系近的来说,苏眠仍旧是在英国过第三年的春节,裴青玉一家则去了外地旅游,远的呢,大家也总是凑不齐。
所以社交也离她远去了。
于是邓川便安心跟徐薇窝在家里。
待在家里也是件微妙的事情。因为徐薇在的缘故,老邓和唐丽鹃抽空回家的次数更多,一家人晚餐后坐在客厅里聊天的温情时刻也增加不少。徐薇在这种场面总应对得很好,没有被勉强着的意思,看得出来的如鱼得水,跟邓川在一块过后,徐薇的学生心性也渐渐显现,遇见有分歧的看法,也会认真地逐条分析,并不因为对方是长辈就敷衍奉承。
唐丽鹃看在眼里,觉得徐薇实在很像她心愿中的女儿,满满温柔的女人味,连固执都可爱。
她跟徐薇话说得妥帖,再看一眼在旁边跟苏眠打联机游戏的邓川,就不是很满意了。
她想,她跟老邓从小忙着工作,疏忽了对邓川的恋爱教育,邓川又是跟徐薇这么好的人谈恋爱,于公于私,她都得尽好做母亲的责任,好好跟邓川谈一谈才对。
徐薇注意到她的目光,也没多说什么。
只是在一起久了,她行为举止中对邓川的依赖掩盖不住。邓川打一会游戏,终于收起来,在旁边给她剥橘子,干干净净的橘子肉递到徐薇手边,饭桌上又尝徐薇吃不下的饭菜。唐丽鹃看在眼里,觉得这两个人相处模式已经磨合得当,亲昵得谁都指点不了,再说反倒是她的多心,也就把那些关心和教育的话作罢了。
她们在家住到过年。年夜饭是四个人在家吃的,没出去聚会。
年伊始,亲戚们来拜年。
唐丽鹃怕徐薇不自在,让邓川带着她去逛街。
两个人套上大衣,这么些天来第一次出了门,室外鲜空气扑面而来,倒让人神清气爽。
外头下了一点雪。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她们肩头。邓川随身带了车钥匙,好久不开车,她熟悉了好一会才上路。徐薇也不动作,只在一边盯着她,在邓川有些慌乱的时候对她宽慰地笑一笑。
“别急。”她说,“好好看路好好开。”
小朋友抿着唇看路,脸颊的轮廓都绷紧,认真地嗯了一声。
短暂的紧张过后,邓川很快找到了开车的手感,姿态也渐渐从容起来。
因为过年的缘故,路边的很多店铺都关着门,路上人倒是不少,行道树上挂了小小的红灯笼,在灰白色的背景里灼灼夺目。
外边冷,徐薇也没有表露出想要逛街的意愿。邓川就只开着车,带着她在城市里兜风。
商业区,城郊,绿地公园,高架桥,不同的路途中难免遇见同途的车辆,大家都各有各的方向。
最终还是绕回了她们之前最常去的那一片地方,学校,火锅一条街,购物广场,画廊,这里倒是人迹寥寥。
半年过后,故地重游。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徐薇难免有些感慨。
人的安定感是环境给予的,她曾经以为她的安定就在这座城市,不需要房子,也不需要钱,只需要没有人认识她,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重的解脱和开始,长久的延续。这就是她往日理解中,她所需要的安定。
这样想着,徐薇又忍不住要看向驾驶座上的邓川。邓川还很年轻,却已经经历过几场离别。北京,英国,在那些她独自一人的旅途中,她的安定来自于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