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你们出了吗?
我说:是的,在追你们了。
他来一个“哈哈笑”的表情,然后问:你晕车吗?
我说:大巴车的话,确实会有点。
他说:那就不要玩手机了,听着歌睡会儿吧。
我去一个“嗯嗯”的表情。
我确实会晕车,但当时我也没有立刻听话地睡觉去。
我像个变态偷窥癖一样,从他来的音乐链接,一路摸索进了他的听歌账号。
从这个页面可以看到他自申请账号以来的听歌排行榜。
在这里我现,他平时爱听的倒也不是那种轻快小调,而是恰好相反,是那种浑浊的嘶吼男腔。
非要举个例子的话,就是有点像《那年那兔》的片尾曲《追梦赤子心》的那种唱法。
其实这种类型我乍听是有点接受无能的,包括《追梦赤子心》也是看了动画之后受了触动才觉得好听。
但是在那趟大巴上,我硬是听这种歌听了一路。
所以说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崇拜、很喜欢一个人呢?
我觉得如果你连他的歌单都能一不落地听下去,一直听到能从那些你不能理解的唱腔中感受到巨大的力量,那就是真的完蛋了。
涵涵已经在旁边睡得直点头,窗外的风景从山变成河,又从河变成田。
我的耳朵好像闯进了一片未知领域,听的是铺天盖地的厌世毁灭感,也是从灰烬中崛起的勇气和力量。
听《路西法》,听见“他拼命靠近周围的人想要融入,但痛苦地现他们一个二个全都傻得要命”,“他开始感谢自己的格格不入,不再感到无助,即便是树敌无数”。
听《不退》,听见“感谢老天爷没给我需要的一切,好让我时刻都能保持饥饿和急切,让我在气愤和议论声中义愤填膺”,“若是无泪,那该多无味,我不退,我一点都不累”。
听《hatemyse1f》,听见“我难以跟你共情,不需要同情”,“我也不会被你驯服,才不会被谁禁锢”,“尽管过来羞辱否则我会死不瞑目”。
如果这些歌是陈先生的内心世界,那我似乎也渐渐能理解他那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
或许像他这样的人,从小就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努力争取才能有的。
或者说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有——至少在我小时候的校园氛围中,大家都不会太敢接近家里有着“家暴”名声的小朋友。
我小学时有段时间常被同桌的男生欺负,我一开始认为那是小打小闹,就只是觉得很不喜欢他,尽量少和他说话而已,直到后来展到被他拿铁文具盒疯狂打头。
第一次被打我就回家哭去了,然后我爸妈一起找到班主任那里,要求给我换座位。
也是因为听到了爸妈的交谈,我才知道那个男孩家里是有家暴情况的——在我们那个小地方,这种事几乎人尽皆知。
而那个男孩之所以会突然那样打我,很可能也是有样学样。
那时候我爸说了一句话:“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走向极端。要么是极端的好,要么是极端的坏。”
这很大程度上,大概是我爸气急之下的偏见之语。
而且我也一直没有理解,为什么还会有“极端的好”这种情况出现。
但是见到陈先生之后,我大概就明白了。
因为见过人渣,所以不允许自己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