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赤盐
能有人愿意迁去高昌,傅朝瑜求之不得。
高昌那等地方于中原而?言太偏远了,即便如?今划为魏的领土也不易管理。伊州人能前去?定居,对外?也是?一种信号。若是他们能在高昌县住得舒坦,来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移居于此。有田产的平民不好说,但是?家境寒微的,还有与西域有生意往来的,势必会过来试试水。
傅朝瑜就怕人不来,只要人来了,便会尽全力让他们留下。
他连夜写了一封信送去东。突厥。
前些傅朝瑜日?子在军营中本有机会跟皇上商议高昌之事,不过后来急着训练火器营,这些琐碎事便都耽误了下来。如?今被韩知县一提醒,方才记起。
傅朝瑜的信送回去?后,皇上只瞥了一眼便匆匆写了一封回信,让傅朝瑜自己斟酌着办。
如?今是?战时,皇上一心只想赶紧解决了东。突厥,其他一概不太放在心上。再说傅朝瑜想经营西北一??x?带,归根究底受益的是?整个大魏,皇上没必要反对。
这么久了,皇上对傅朝瑜的能力还不了解吗?只要放手?让他去?做,早晚都能给自己预留一份惊喜。这样的信任,对一国之君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即便韩相跟了他这么多年,皇上也不会十足十地信任他。至于杨直等心腹,信任归信任,却也知道他们?的能力有限,不如?傅朝瑜,随时随地都能独当一面。即便这会儿将傅朝瑜扔到个不毛之地,他都能给自己弄出花样来。
随傅朝瑜去?做吧,傅朝瑜即便会坑他,也不会坑自己的亲外?甥。
得了允许之后,傅朝瑜果然大手?大脚地盘算起来。
高昌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恰好位于盆地之中,气候适宜,位置优越,土壤肥沃,宜养蚕种麦,其实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界。傅朝瑜让韩知县重新测算一下高昌境内土地,按照户口分田。
这事儿韩知县其实一早就在准备了,别看高昌县地方小,但是?耕地却不少,只不过这些地从前大多握在高昌王室手?里,如?今王室中人都被移送到焉耆去?了,其田产、家宅充公,新任的高昌县官府一下便多了许多财产。
本就是?高昌的地,如?今再分给高昌人也理所应当,反对的人都已经没了,至于从前的官员就更不敢说什?么了,大魏肯留下他们?的性命便已经是?网开一面,日?后能否安稳度日?还得看大魏的脸色,他们?哪儿敢反驳?
然而?对于无地的百姓而?言,这可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了,一大早便有人聚在县城官府外?的粉壁前围观告示。告示上除了用高昌文字之外?,还用汉字写了一遍。
这都是?暂时的,等日?后学校建起来,官府的告示文书会渐渐地过渡为汉字,原本的高昌语也会渐渐向中原官话靠拢。当初傅朝瑜跟韩知县商议时,便已经筹谋好了,书同文,车同轨,才能民众归一。
然而?现如?今百姓们?并未意识到什?么叫做潜移默化,他们?只关心分田的事儿。
“真的是?按人户来分田?”
“真的是?每个人都能分到田?”
众人围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议论个不停。韩知县听闻之后亲自过来,同众人解释:“这是?镇西都护傅大人给咱们?争取来的,所有大魏境内的高昌县人士,凡是?有户籍的都可以分到田地。”
当然,时限为一年。一年之后再迁居于此的中原百姓,便没有分田这样的好事了。
韩知县说完也没走,毕竟这些百姓好奇的问题太多了,地是?否就近分配,分到手?里是?不是?不收回去?了,来日?是?否多交粮食……凡是?切身相关的问题,都想要问清楚。
韩知县不厌其烦地一一解惑。
高昌百姓恍若在做梦一般,大魏竟然真的分文不取就给他们?分地,甚至今年一年还不收赋税?从前他们?没亡国前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啊。
其实高昌这个地方并不穷,国中甚至有不少富商大贾,但是?这跟寻常百姓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人永远是?被压迫的底层。亡国与否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最多担忧一下亡国之后能否吃得饱饭。可如?今新来的大魏官员不仅要给他们?分田,还许诺免税一年!往后不好说,但今年他们?绝对吃得饱!
大魏果然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韩知县靠着一道告示成功稳住了人心。这段时间,高昌百姓都陷入一股巨大的狂喜之中。
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赶过来的伊州百姓也没想到自己能如?此幸运。要不是?族人言之凿凿地说西北有多好,多番鼓动他们?迁去?高昌,他们?也不拖家带口地赶来此处。原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过来的,谁知道族人还真没骗他们?,高昌境内不仅分田,他们?作为外?来迁入人口甚至还能从大魏那边领到一批高产的新种子。
只要来落户的外?籍人口,便能领到粮种。
众人摸着袋子里的土豆,稀罕得打量着,忽然有人道:“这种子我知道,先前我二叔吹的高产粮食好像就是?这个。”
有人打断他:“什?么叫吹嘘,这原本就是?!”
之前没亲眼见?到的时候说不定是?吹牛,但现在么……种子既已到手?,那这事儿必然是?真的,绝对是?真的!他们?的族人肯定没有撒谎!
高昌真是?块宝地啊,他们?来这儿绝对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