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闯点点头,他也有这个意思。从当初实在活不下去了,为了活命不得不带着大家造反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他们就跟丧家之犬一样被朝廷追的到处跑,这实不是他所愿。若能安定下来,有个稳定的后方自然是最好的,最起码兄弟们的家眷有个落脚的地方。
“大帅,许旭……”
曹闯冲低声提醒他的周考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确实,要想有个地盘,不被朝廷咬死,就必须先把许旭这条疯狗给解决了。
至于怎么解决,他已经想到一个人——郑平。
######
下沟村
在流放到五清县之前,颜灵儿一直以为北方冬天那么冷,滴水成冰,那么夏天应该挺凉快的。然事实却很打脸,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现在这个身体不耐热还是怎样,反正刚刚进入七月,颜灵儿就觉得热的受不住了。只觉得呼吸的空气都是热的,有些喘不过起来。路生也经常被热的嗷嗷叫唤。
没办法,颜灵儿只能经常带着路生往山里跑。山里凉爽宜人,还可以钓个鱼,挖个野菜,捡个木耳、蘑菇什么的。
村里跟颜灵儿一样想法的人不少,大家因为经常在山里见到,偶尔聊上几句,慢慢的,颜灵儿也就跟她们熟了。
“五郎媳妇,今年的徭役你们家是出银子还是家里谁去?”
“徭役?”颜灵儿愣了一下,服徭役她是知道的,只是,好像家里没人提起呀,“大祥嫂子你们家呢?”
“我们家田少,没什么出产,怕是拿不出赎买的二两银子,到时候多数还是孩子他爹去。你们家呢?你们家应该不是吧?听说你们沈家以前家大业大的,手里稍微漏点就够普通人家一辈子都花用不完呢……”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富贵。
颜灵儿笑着摇摇头,“您都说那是以前了,家里抄了家,再有好东西也都被抄走了,那些抄家的官爷怎么可能给我们留呢?”
“这个倒是,就今年二月里,边军的徐将军家你们知道吧?听说是通敌,就被抄了,什么都没给他们家留……”
那何止是东西没给留啊,那是满门的脑袋也都给砍了。
颜灵儿心下腹诽、唏嘘,说来,跟徐家比,他们沈家还算幸运的呢。
“也不知道,继任的这位廖将军怎么样?应该不会再让匈奴南下吧?”
“这谁知道呢?马上就要秋收了……”若是匈奴要南下,秋收前后就是最好的日子。那会儿地里的庄稼刚成熟,他们能抢到最多的口粮。
“行了行了,想这些干啥?大不了再往山里去躲躲就是了。”他们去年不也一样躲过去了吗?
“话是这么说,可去年收成好,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才心里不慌,这要是今年匈奴提前南下可怎么办呀?”
那时候粮食收不上来,怕是大家都要没了活路。
“应该可以提前防御一下吧?不说把匈奴杀死,提前预警一下也好呀。”
“你们以为就你们想得到啊,家里老少爷们早想到了,你们没见前几天里正寻各家各户当家人去商量事情吗?说的就是这个事情,这几天你们没注意到村里时不时就有人老少爷们走过吗?那就是巡逻呢,听说还要往村外去巡逻呢。”
王二嫂子不说,颜灵儿这段时间顾着带孩子还真没注意到这些细节。
回去的路上,颜灵儿特意注意了一下,果然,村里不时有人手里拎着铜锣来回巡逻,往村外的方向走走,还能看到隔个一段,路上就有一块坑坑洼洼,坑前面还架着一些木头、砖石什么的。这要不细想,看到肯定也只以为是防止有人掉到坑里才放的,细细想来,却能明白这些应该都是对付骑兵用的。
随着秋收越来越近,地里的庄稼越来越成熟,村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起来。
一天用完晚饭,老国公特意将沈家两房人聚集到一起,郑重的把匈奴可能近期再次南下,让他们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没事不要随便出去的话又好好叮嘱了一番。
“若是匈奴当真到下沟村来,你们要第一时间避到山里去,也别想着粮食钱财什么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包括颜灵儿在内,众人连连点头。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瞅着秋收都要结束了,也没匈奴人南下的消息,大家伙都稍稍松了一口气。可惜,事实证明,他们这口气还是松的太早了,就在粮食就要收进仓时,匈奴人来了。
第一个现匈奴人在下沟村附近出现的是包括沈家四郎在内的一行四人巡逻小队。
他们火敲响了铜锣。
听到急切的铜锣声时,颜灵儿正背着咿咿呀呀的路生跟沈刘氏、李氏她们一起在往自家缝制的布袋子里装粮食,沈三郎、沈二老爷去给人帮忙去了。
她们家开春那会儿只来得及开出四亩地,四亩地因为都是荒地,虽说肥料用了不老少,收成却很一般,一亩地也就收了两百斤谷子,总共收的也不到一千斤,沈三郎趁着夜色背了几袋子送到山上以防万一,剩下的这会儿都在家里放着呢。
“这是锣声?匈奴人来了?快,快走。”
沈刘氏第一时间拽上在旁边读书的彤姐儿、杰哥儿两个拎起房间里早就预备好的包袱就往外跑。
李氏、颜灵儿也都一样,只李氏一时太激动了,没反应过来,顺手把之前装了没几斤的粮食袋子也给拎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