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花在心里嘀咕,真的看不上竹木村,看不上这个破破烂烂的家,干脆一辈子别回来啊,过年回来装个样子给谁看呢。
等她有一天翅膀硬了,大学毕业了,工作有钱之后,她肯定就不会再回来竹木村。
她一辈子都不踏进这片贫穷的土地,哪怕死她也要死在外面。
她甚至不想告诉任何身边的朋友或者同学,自己的家乡具体在哪里,宁可编造一个美丽梦幻的谎言,她也不想被现实的难堪击倒。
陈兰花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小心翼翼的用一个一个谎言堆积起来的,如果坍塌,她也将万劫不复。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王月桂尤其看重这个日子,因为她需要去上香还愿,年年如此,也不知道神明到底护佑了这个家什么狗屁东西。
陈兰花最烦王月桂搞封建迷信,总是喜欢拿着辛苦攒下的钱眼巴巴送给寺庙里面脑满肠肥的臭和尚,然后换了一沓黄色纸符以及一大把劣质的仿制玉石吊坠。
据说是什么得道高僧开过光的,戴上之后可保福寿安康,步步高升。这他妈都是放屁,如果真的有用,她家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这天一大早,王月桂就起来抓大公鸡,烧水烫毛,然后在公鸡屁股上去一寸的地方开了口子。
把里面的内脏掏出来,再把两只鸡爪折进公鸡肚子里,这个在本地在“供全鸡”,专门用来祭祀用的。
捯饬好的公鸡再放进清水里煮一下,不用熟,就是烫掉血水而已,看起来金黄白嫩就行,端出来放到大盘子里等着拿去拜神。
除了大公鸡,还得加一块四方的带猪皮且肥瘦相间的猪肉,同样也要用水烫一下,去血,白白嫩嫩才好。
然后紧接着清炒(不放油盐等任何调味料)一把黑木耳,一把黄花菜,再准备一小碟油炸花生米。
带着双喜字红包装的饼干和糖果,一壶清茶以及一壶米酒,带上祭祀用的小瓷杯,还有三小碗整得跟土坟包一样的米饭,三双筷子,腊月小年祭祀还愿要用的东西就准备好了。
王月桂在准备这些的时候,比医生上手术台给病患开刀都要严肃、一丝不苟,满脸虔诚,生怕露出半点不敬就得罪了神明。
这个过程中她甚至不允许旁人乱说话,谁敢谁对神明不敬的话都要被王月桂狠狠瞪眼睛。
每年如此,雷打不动。
王桂月忙着祭祀的东西,旁的活就得陈兰花姐弟三个干,陈文强今年大专年毕业之后就去广东工作了,要过两天才能回来。
陈生昨天已经回来了,不过包工头还没结算后半年的工钱,他明天还要再去一趟包工头的家里。
说是明天一起结算所有工人的工钱,好让大家过个好年。
这个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陈生,常年在外做水泥工搞装修固然是辛苦,养活这么多张嘴更是不容易。
更别说陈家把每一个孩子送去读书,这一点在竹木村真的是少见的,多少人家的孩子连初中都没念完就辍学去打工了。
“都要跟着去拜神,快点。”准备好了东西,王月桂就吆喝其他人。
陈兰花正从菜地里摘菜回来,叹了一口气,洗手后跟着去楼房上头,把祭祀用的八仙桌摆出来,放好长凳,点上香火和蜡烛。
王月桂忙着从带盖子的篮子拿出大公鸡等一系列祭品摆上,拜神仪式正式开始。
这得先在家里的香火堂拜完,王月桂才会挑着祭品再到村里的小神庙去拜,陈兰花她们可以跟着去,也可以不去。
在陈兰花的记忆里,这种所谓的拜神她就是小时候跟着去过一次,小神庙那里人很多,经常有人拿错别人家的大公鸡。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生,多数人家都会选用跟别人不同的盘子。
她家祭祀用的碗盏比较有讲究,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听说是民国时期的东西。
特别是那个白底藏蓝色花纹的柱形茶壶,当初有个来村子里做求雨法事的老道士出价五千块,王月桂都舍不得卖。
陈家的家当不多,陈兰花的奶奶年轻的时候是老地主家的丫鬟,地主婆赏过一些东西。
其中传到王月桂手中的就有两个玉手镯,但其中一个是断的,其他的就还有两根银簪,十来枚乾隆年间的铜钱,别的就没有了。
两根银簪就是非常普通那种款式,玉镯也不是上等料子,并不多值钱。
王月桂本想着把两根银簪拿去给别人打成戒指,陈家三个儿媳妇一人一个。
这些东西当初就是陈兰花奶奶私底下给王月桂的,她就算不给李雅琴和余青丽也说得过去。
给两个银戒指已经是好的了,那玉镯子王月桂可不舍得,她要留着传给自己儿媳妇的。
61、第61章
两个银戒指像李雅琴她们那种人也未必看得上,陈兰花听王月桂算计这些事情的时候,表情从来都是不屑的、冷淡的。
因为她太清楚李雅琴和余青丽是什么样的人了,也就陈生和王月桂还愿意无限度的相信陈清他们那样的人。
觉得自己曾经对陈清有恩,哪怕陈清现在达了也不会看不起自己。
——
王月桂去小神庙拜神,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多才回来,在她回来之前,陈吉和陈清他们也回竹木村过小年,顺道买了些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