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林一一显得有些惋惜,她很喜欢这儿,还想着下年放假还能来玩。
“我会和下一位接手的人好好对接的,希望对方也是一个热爱玫瑰的人。”
从蛮姑接下来的话里,几人才明白这‘画廊’的纠葛。
那是一个距离这里横跨三四个省的农村,位于南方的一个小村落里,蛮姑就出生在这里。
村里因为四面环山的缘故,内外进出只有国家修建的一条隧道山路,只有牛车和每天一班的客车可以通行,很是不方便。
也因为这种不方便,所以这里的展水平,一直都处于比较贫穷的境遇。
大人们想方设法的通过那条唯一进出的山路,去镇上打工,镇上,成了这里成人们都向往的地方。
而这条路,也是连接着村落和山外世界的纽带。
渐渐的,稍微能有所起色的家庭,都会将孩子们接到外面去上学,村子里留下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老人们一般都是不愿意跟着去过外面的生活的。
即便儿女们将外面的世界形容的有多好,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这个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
只要这里的土壤还能种出可口的蔬菜,养的母鸡们还能下蛋……
村子里也是有学校的,但是师资力量并不强,往年也靠着一些前来支教的老师们代课才勉强维持下去。
所以像蛮姑这样的女孩子,能读上书的少之又少。
大多数都是到了十一二岁就要下地帮忙农活的,家里但凡生了男娃,这种情况就更常见了,长到十六岁左右的年纪,就也会坐上开往镇上的大巴车,去镇上务工。
但是有点可笑的是,这里大多数的课堂里,努力读书的都是女娃们,因为一旦有条件,男孩子总是会被带走,去镇上读初中上高中。
就这样,班里的男娃们越来越少。
这里的一切,都落后老旧,但是蛮姑,有一个很疼爱她的姥姥,还有一个和她青梅竹马的玩伴。
她的爸爸妈妈也去镇上务工了,带走了家里的弟弟,一年回家一趟,连弟弟都跟她不太相熟了,幸亏,蛮姑还有姥姥陪着,姥爷在她很小的时候也去世了。
蛮姑只知道,他们的感情特别的好。
她问过姥姥:嫁到这样的村里,有没有后悔过。毕竟从妈妈的嘴里得知,姥姥可是那时候外乡十里八乡最能干的姑娘。
姥爷在蛮姑的印象里并不深,只记得他时常给自己糖果吃。他的身体并不好,年轻的时候干活留下病根,所以在四五十岁的年纪,就只能在家里煮煮饭,家里一切的农活都靠着姥姥。
这在落后的村落里,是很容易被人诟病的,也时常会有好事的大婶上前故意同姥姥搭话,只为了打探姥爷的病情后,说两句可怜之类的感叹。
似乎只有别人比自己更加悲惨,才会得到一丝欣慰。
但是蛮姑记得,姥姥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命苦,也从来没有埋怨过姥爷一句。
姥姥说,姥爷年轻的时候,干活可卖力了,只为了赚上钱把自己带出这个村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生的娃儿很多,不是饿死那个,就是这个生病了没药治,人多了,人命是不值钱的玩意。
姥爷很小的时候,就被送给别人家做儿子,新家里还有个大哥要养活,所以父母并不能帮衬他。
但是姥爷不怕,他有把子力气,有颗开朗的心。
他常说,要不是父母把他送人,可能他就要像妹妹一样,饿死在家里。
小的时候,一把米,就能救一条命,可往往,一把米,太贵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