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认为陛下最大的敌人应当是李阀,是胡人。早在数年之前,雁门之围之时,胡人就已经选中了李阀。”
“那一战胡人数十万大军包围雁门,妄图击杀圣上。然后才十几岁的李阀二公子,找到了云定兴,还是白身的他……”
这个事儿嬴政也知道,是真的生过的。
当时李二虎躯一震,王霸之气四散,然后云定兴就被震慑了,李二说什么,他都说好,一直点头赞同。
然后李二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最后李二解决这数十万突厥大军的方法是什么呢?
让云定兴多设疑兵,然后就成功的吓跑了突厥!
至于突厥为什么没有检查这些疑兵的真假?原因就更简单了,李二是真龙天子下凡,虎躯一震,王霸之气四散,自带降智光环,他一去突厥将军们就瞬间智商下降,变成五六岁的小娃娃,无法识破计谋也是应该的……
这套说辞,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或许会相信,但是嬴政是一个字儿也不信的!
这一战简直是把天下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原来突厥人都不会打仗,连试探一下的道理都不懂,他们不长脑子吗?
这一战之中,杨广成了胆小如鼠的垃圾,突厥也成了没脑子的笨蛋,就只有李二,成了真命天子。
“或许日后得到了整个天下的李阀,会重视汉统,但是此刻的李阀不过是熟胡推选出来的代表罢了。”
“此次陛下和圣上的决战,胜负毫无疑问。但是臣担心的是,一旦陛下获胜,关陇集团一定会狗急跳墙,比如开关放突厥人入关!”
“到那时有着他们提供的粮食,突厥人就可以轻松动员数十万骑兵南下,陛下不可不防。”
嬴政点了点头,可脑海里却想起了唐朝的历史。如今全都理清楚了,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唐朝之时,很多节度使都是胡人。
唐朝之时,整个朝廷很真诚的将先进的汉人技术,传授给了突厥,传授给了契丹,传授给了吐蕃。
伴随着文成公主入藏的,大多数都是工匠!
正是大唐的无私帮助,吐蕃才从奴隶制短暂的雄起,雄起之后就天天打大唐的屁股,有事儿没事儿打一下……
也正是大唐的无私帮助,日本才从奴隶制彻底过渡到封建制度。很多人总觉得封建制度很弱,但比起奴隶制还是要先进很多的。
打天下的时候,李渊带头借突厥兵马。
安史之乱,唐肃宗更是曾经许诺回鹘士兵抢劫长安。攻下长安之日,许回鹘士兵放抢三天!
这是唐肃宗本人亲自授权回鹘,合理合法抢劫长安。
土地士庶归唐,金银子女皆归回鹘!
这是连史书都没法洗的事情!
想起这样的历史,嬴政对于李家的看法又调低了一些。原来切开粉白的外表,内心竟然黑成了这样!
“陛下,北方胡汉之争已经历经了上百年。很多人虽然血统上是汉人,但是精神上却是胡人。他们输不起的时候,会做出很多没底线的事情,臣请陛下早做防备。”
“卿不必担心,孤已经做了准备。”嬴政笑着道。
第三十章:中原又出雄主了?!!
高句丽王城郊外的某处庄园,这里便是鼎鼎有名的奕剑,乃是奕剑大师傅采林的居所。
傅采林是什么人?
他是天下三大宗师之一,公认的最强高手之一。
曾经在杨广三打高句丽的过程中,放下大宗师的脸面,亲自刺杀前线将军。甚至在第三次即将打下高句丽的时候,夜晚之时刺王杀驾,还把宝剑放在了杨广脖子上。
那个时候,隋朝的大军已经来到了平壤城下,可是却不得不再次撤退。
有的人说这是杨广怕死的结果,如果他当时不怕死,硬挺着的话,最多个人死在这里,但是高句丽是可以打下来的。
还有人说,杨广你可以先假装答应,然后在故意违约,先打下高句丽再说。
总之,杨广的智商、胆量又一次被放在地上摩擦。
但是实际上呢?
傅采林固然实力强大,可是大隋军中难道就没有宗师高手了?
宇文阀阀主宇文述,他的弟弟宇文伤,皆是四大圣僧级别的高手,只要他们两个愿意卖命,就可以挡住傅采林,至少可以拖住他。
更别提独孤阀的尤老太婆,杨家培养的宗师高手,诸如靠山王杨林这样忠诚且有实力的,真要是联起手来,区区一个傅采林完全不在话下。
但是那个时候,四大门阀和杨广暗中离心。
许多世家也不再支持杨广,杨广可以依靠的就只有杨家培养的力量。可是杨家上位不过才两代而已,时间太短了,底蕴太少了!
但是这些内幕一般人并不清楚,他们只知道杨广贪生怕死,然后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就失败了。
可是傅采林却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中原的水深着呢!看着眼前的这封信件,不由得一声叹息。
中原豪杰何其多也!
这封信是梵清惠写的,内容只是简单地描写了一下最近的局势,至于其余的,一个字儿也没说。
可是傅采林却不能这么看,中原又要出一个雄主了!
中原地大物博,国力强盛,人口众多。
只要出现一个雄主,便可很快的恢复实力,吊打周围诸国。这一点不仅仅是傅采林的想法,也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