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朱远伯,目前住在VIp-1号病房。一个叫许大鹏,目前住在2o号病床,是越星文昨天锁定的嫌疑人之一,并且从事医药相关行业。
越星文道:“对照第一个死者的病床号,和这两位嫌疑人的距离。”
柯少彬查出他们半年前住院的病床号,惊讶地说:“6个月前受害的老奶奶,当时住在1o号床,两个嫌疑人,许大鹏当时住在4o号床,而朱远伯……住在死者隔壁的11号床!”
——这才是就近原则。
昨天,越星文的分析理论其实没错,只是他搞错了凶手第一次作案的时间,他锁定的嫌疑人是基于凶手“初次作案”推理出来的。但事实上,昨天并不是凶手初次作案。
凶手真正第一次作案,是在半年前。杀掉的是隔壁床的病友。
这道附加题,并不是只有a、B、c、d四个选项。
被他漏掉的“e选项”,目前住在VIp-1号病房的神秘病人,或许才是真正的答案!
第16章心血管病区11
既然确定了附加题的选项,接下来,就是用“排除法”找到最佳答案。
越星文看了眼记本电脑里的2o份病历,朝柯少彬道:“根据死亡时间将病例重分组,病人集中死亡总共生过几次?”
柯少彬迅整理出一份表格,道:“一共有四次。6月1到3号死了5人;8月1o到13号死亡7人;1o月15到2o号死亡8人;我们住院的时间是12月24号,两天内又死了8人。”
越星文仔细看着四组病例,继续说:“把四次案时留在心血管病区的病人和值班医生、护士,全部整理出来,找出重合度最高的名单。”
柯少彬按姓名排序,通过表格一对比,答案就非常清晰了。
越星文将刚才确定的五个选项记在一张纸上,分析道:“第一位,2o床病人,过去几次案时他都不在场,这回是他初次住院,完全不符合作案条件,可以排除。”
越星文说着就将“a选项”干脆地用划掉,继续分析:“第二位,21床,56岁许大鹏,曾当过医药代表。6月1日、8月1o日案时他都在场,但1o月15日的那次他并没有住院。也就是说,病人四次集中被害,他缺席了一次,他不是凶手……而是关键的证人!”
“第三位,主治医生萧文,今年正好当住院总,几乎每天都在心血管病区,目前还没法排除他随机杀人的可能性,先待定。”
“第四位嫌疑人,3o岁住院医生马平,夜班时间不固定,6月1日、8月1o日两次案时他都不在现场,也不符合作案条件。”
三人将目光放在最后一个选项上。
e选项,经过数据库资料分析,找出来的潜藏病人。
越星文看着这个名字,微微眯起眼:“最后一个嫌疑人,朱远伯,55岁男性,药厂退休职工。6月1日、8月1o日、1o月15日、12月24日,每次病人集中死亡时,他都住在心血管病区。第一次案时,他就住在11号床位,距离第一位死者1o床的老太太最近,他是凶手的可能性很大。”
越星文看着纸上剩下的选项,用将两个名字圈起来,道:“萧文,朱远伯,凶手就在这两个人当中。”
原本复杂的局面经过数据对比整理,局面终于渐渐明朗,答案也变成了二选一。
中午的时候,越星文假装在各病房溜达,将写好的纸条递给了同学们。
从词典撕下来的白纸上用黑色的写了几行字,字迹潇洒飞扬:“各位同学,之前的2o位受害者已经全部找到,几次案时间为6月1号、8月1o号、1o月15号、12月24号,根据病例库的资料对比,目前,2o床、21床、马平医生,都有几次案时不在现场,嫌疑已排除。锁定萧文医生和增嫌疑人VIp-1床朱远伯,凶手二选一,开始调查作案动机。”
拿到字条的同学们纷纷感慨——这感觉,就像是考试的时候遇到了完全不会做的附加题,结果,学霸亲自给大家写了个解题思路的小抄。
当天下午,越星文给同学们分别布置了调查任务。几个女生想办法找病区的其他患者套话,问问萧文医生的情况。
刘潇潇身高155cm,长得娇小可爱,嘴巴又特别甜,她从越星文给的名单中找到一位曾三次住院的老奶奶,假装闲聊问起萧医生的情况。
同一时间,越星文也在调查关键证人——21床的许大鹏。
他一开始还怀疑这个人是凶手,最后却现,这个人居然是四次案有三次在场的关键证人。许大爷看上去精神抖擞,越星文和刘照青走到他病房假装闲聊。
越星文礼貌地道:“大叔,您已经做过心脏病手术了对吧?医生让我俩做手术,我们俩有点害怕,想问一下做过手术的前辈们的情况。”
许大鹏爽朗一笑:“手术有什么好怕的?介入手术又不是在胸口开刀,只是在大腿血管开一个很小的口子,把支架顺着血管一直导入到心脏里面。”
刘照青紧跟着问:“您是什么时候做的手术啊?”
许大鹏道:“6月3号。”
越星文假装好奇:“您那次住院,病区有死过人吗?这两天连续死了好几个病人,我今天出门还看见护工推着个盖了白布的病床出去……”
许大鹏叹了口气,道:“心脏病猝死挺常见的。我前几次住院,都遇到病区死人。今天我隔壁的19床也不在了,你们早上看见的那个,估计就是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