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三念书念的连话都说不利落,出了门连家都找不着,指望他去做官还不如段经承自给儿去捐个官呢,但王经承这个主意倒是没白出。”
“咋个没白出?”
“段经承都那么大年纪了,自然是不会去捐官的,于是又想起他家二丫头,跟我们说要是他家二丫头能嫁个官这口气不就出了吗?还说啥任禾那龟儿子别说只是个举人,还没中进士,更没拉翰林。就算能中进士,能拉翰林,想正儿八经做上官还早着呢。”
“这倒是,问题是哪个官老爷会娶他家二丫头做正房,任家都嫌门当不户不对,难道官老爷们不嫌?”
“是啊,这个官不好找,我跟王经承一起帮着想,想破脑壳最后想到你!”说到这里关捕头自给儿都忍不住了,竟捧腹大笑起来。
这哪里是帮着说亲,这分明是乘人之危,分明是骗婚!
韩秀峰被搞得啼笑皆非,但想想还是忍不住问:“关叔,后来呢?”
“刚开始段经承一个劲摇头,说不合适。说啥子你人品还行,相貌也配得上他家二丫头,可你在城里是要啥没啥,还因为你叔的事欠外面一屁股债,要是把二丫头许给你那是让二丫头吃苦,别指望能享到你的福。”
“王叔咋说?”韩秀峰急切地问。
“王经承自然要帮你说话,说看人要看长远点,不能见你现而今穷就瞧不起你,说你眼看就要去京城补缺,等补上缺做上官还会缺银子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得就是这个理。”
“王叔真会说话。”
“你也不想想他是做啥的,他是刑房经承!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能把白的说成黑的,甚至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这些对他自然不在话下。”关捕头也很佩服王经承,事实上这些年一直以王经承马是瞻,感叹了一番接着道:“见段经承好像有些动心,我也跟着一起劝,我问他啥叫锦上添花,啥叫雪中送炭?我说要是现在把闺女许给你,你四娃子不光会好好待他家二闺女,也会感激他一辈子!”
韩秀峰紧张地问:“段经承点头了?”
关捕头眉飞色舞地确认道:“点头了,让你这两天赶紧托媒婆去他家提亲。”
居然有这样的好事,韩秀峰乐得心花怒放,觉得这一切像是在做梦,一时间竟愣住了,嘴巴咧老大,只晓得傻笑。
“四娃子,四娃子……”
“关叔,你接着说。”韩秀峰缓过神。
关捕头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拍着大腿笑道:“媒婆我帮你找好了,明天一早就去,提亲该带些啥东西有福正在帮你置办,办完再一道跟他算钱。你只要写个生辰八字,回头我帮着带给媒婆。”
“好好好,我这就去写!”
“瞧把你急的,我就说这是良配吧,”关捕头一把拉住他胳膊,接着道:“生辰八字先不急,我还没说完呢。王经承担心那些个算命的信口开河,一早就让老刘他们去挨个知会了,谁要是敢说八字不合,看我们咋收拾他。”
“关叔,我生辰八字挺好的,应该不会不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事办到这一步还是想周全点好。”关捕头端起茶碗,又说道:“我们跟段经承说了,你眼看就要去京城投供,那些个繁文缛节能免的全免掉,不然来不及。他在衙门当那么多年差,自然晓得这些,你晓得他是咋说的?”
“咋说的?”
“他说既然是雪中送炭,那就要送足了!彩礼由他出钱,你拿去置办,迎娶和宴客的钱也由他出,要把婚事办得风风光光。想着你在城里连个屋都没有,不能让他家二丫头跟你一样借住在这儿。而他在千厮坊又正好有个小院,要把那个小院当作嫁妆送给你,让你在城里有个家。”
第四十四章良苦用心
千厮门有瓮城,瓮门西向,隔江正对着江北厅城的保定门。
嘉陵江两岸的粮棉全在此卸货入仓,都已经中午了,扛包的脚夫依然络绎不绝。不晓得是包没打好,还是前面那个脚夫干活不细心,一大包棉花又撒得满街巷全是,气得货主在后头跺脚叫骂,正应了那句童谣: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
段经承早见怪不怪,送走大足县太爷的“坐府家人”(知县留在府城的长随,类似于驻市办主任),揣着刚收的银子,关上院门快步回到堂屋,喊老伴和二闺女琴儿出来接着说正事。
段徐氏平日里不敢顶撞段经承,但今天却要说几句,回头看了看满面愁容的二闺女,鼓足勇气嘟囔道:“吉庆,那韩四穷得叮当响,虽说有爹娘却跟没有爹娘没啥两样,真是要啥没啥,把琴儿许给他,这不是把琴儿往火坑里推吗?”
“你晓得个啥,他现在穷不等于将来也穷。”段经承把刚收的碎银往桌上一搁,端起茶碗道:“不是跟你们说过吗,他马上就要去京城投供,等补上缺做上官还会缺银子?别人我不晓得,他韩四我是晓得的,不光是县衙的清书,平时也给府衙道署帮闲,衙门里的这些规矩没他不晓得的。论做官,那些个进士、举人比他差远了。”
段徐氏追问道:“可万一这个缺补不上呢?”
“这有啥好担心的,补不上就回来接着做书吏呗。”段经承喝了口茶,放下茶碗指指桌上装有碎银的钱袋:“他在城里混这么些年,县衙府衙和道署的那些个书吏衙役哪个不认得,找个差使还不是一句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