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教官正在议论中,黄教官一抬头在打饭的队伍中忽然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愣了一下,后颈一凉:“你们看,那个打菜的师傅——”
另外三个教官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食堂里的学生都整齐地排着队,两列打饭,六列打菜。打饭的队伍明显要快一些,学生提前将饭票准备好,轮到自己时将不同颜色的饭票递过去。
“二两”、“三两”、“四两”……
打饭的师傅穿着白色厨师服,按照要求从大木桶中舀出蒸得松散的米饭,装进学生递过来的饭盆之中。最左边队列的那个打饭师傅是个四十来岁的高个男人,胖乎乎的脸、圆滚滚的胳膊,白色衣服上满是油点。
莫看他胖,动作却很麻利,接饭票、放进纸盒、舀米饭、装饭盆……不断重复,似乎永远不知道疲倦,只偶尔抬手抹一下头顶的汗水。
黄教官皱起了眉毛,但语气中带着些不确定:“这个人……”
杨教官是南方人,个子不高,精瘦微黑,他看了一眼黄教官:“这个人怎么了?不就是个打饭的师傅吗?”
田教官整了整帽沿:“老黄,你觉得这人不对劲?”
黄教官歪着脑袋想了想:“我认人一向厉害,这个胖子的眉眼有点像前年全国追缉的杀人犯黄阿海。当时因为他的名字和我太像,所以记住了。”
黄教官单名一个海字,竟然与一个杀人犯重复了两个字,想想都不爽,所以当时报纸上的凶犯照片他多看了几眼。
黄阿海?杨教官咧嘴一笑:“瞎说!那个黄阿海我晓得,高、瘦、黑,这个师傅像刚出笼的馒头一样白白胖胖,哪里会是那个黄阿海!”
黄阿海的凶名曾经国内人人皆知。他是东北人,天生神力。襁褓之中被弃于雪地,由一个走街穿巷的货郎收养,长大成人之后却杀了养父母、弟弟、出嫁的姐姐一家,共七口人。
当地公安抓捕他之时,他打死三名公安干警后逃之夭夭,自此消失在人海之中再也寻他不着。
想到黄阿海的凶残,田教官打了个寒颤:“他,他怎么会藏在大学里呢?你别瞎说。”
黄教官说:“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他的照片,我就觉得这人煞气太重。眼角很尖、双目距离近、眼白多,眉毛似刀,嘴唇厚,耳廓大。虽说他现在长胖了,但这些特征是改变不了的。”
他说一句,三位教官的眉毛就跳一下。
眼角尖——嗯,眼前这个胖师傅眼角的确很尖,即使胖成球也改变不了眼角。
双目距离近——额……都快挤到一起了。
眼白多、眉毛似刀、唇厚耳大——都对。
难道这人真是黄阿海吧?想到空降而来的顾鞍、侦察连……四个教官同时屏住了呼吸。
这是全国通缉的罪犯,如果抓住他那可是立下大功!只是……四人对视一眼,这食堂里挤满了人,如果贸然行动,怕是会伤及无辜。侦察连的人既然已经到了京都大学,说不定他们的目的就是抓捕这个黄阿海。
左思右想,四个教官决定先盯着点,等这个可疑的打饭师傅落单之时再说。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黄教官四人迈步向打饭的队伍走去。
黄教官大名黄海,战友都习惯叫他阿海。看他心中有事,步伐迈得有些大,杨教官将他一把位住。
“阿海——”听到战友这么喊自己,黄教官立马横了杨教官一眼。杨教官也反应过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挤出一个笑,在他肩头拍了一下:“等等我,慌什么。”
这两人距离打饭的木桶尚有十米距离,又隔着密密麻麻打饭的学生,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想“阿海”二字穿透所有喧哗,准确传递到了打饭师傅的耳朵里。
听到“阿海”二字,打饭的师傅手一抖,木饭瓢中松散的饭粒撒落在木桶之中。郑春妮是个苦孩子,眼看着轮到自己时这个打饭师傅的手就开始抖,心疼粮食的她马上提醒:“师傅,我打二两饭,你这只有一两吧?”
胖师傅抬眼看了她一下,咧嘴一笑:“好好好,给你加。”他俯身向下,拿着木瓢的右手探入渐渐见底的木桶,狠狠舀起来一大瓢。
郑春妮眼睛盯着那木瓢,将饭盆再次往前送了送。
胖师傅打饭的动作慢下来,后面排队的有人开始敲饭盆:“快一点,饿死了啊。”盛子越排在郑春妮之后,低头从口袋里掏出饭票,撕了张二两的夹在手上。
观察到打饭胖师傅听到“阿海”时手抖,黄教官与杨教官交换了一个眼色。
胖师傅的确是黄阿海。
他这人生性警觉,这几天军训一开始他有些心神不宁,看到那些军绿色的身影就紧张,总觉得四处都是要来抓捕他的人。明明他已经努力让自己长胖,改变了身型,但总觉得哪一天就会有人冲自己大喊一声:黄阿海,你事发了!
他一边打饭,眼睛的余光却一直在四处扫描。听到那一声“阿海”他就心跳加速,看到那两个交换眼神的教官他就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内心暴虐的情绪——去你妈的!费尽心思隐匿两年,平静时光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