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切都安顿下来后,思齐便叫仆役为孙绍准备了酒席接风,自己则驱车回到了景园。
思齐刚回到景园,阿黄就过来通报,说是大王已经回府,太夫人却没有回来,依然留在那边疗养。
思齐正要找人商议,便将孙绍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刘赟。
刘赟明白思齐的意思,也知道这样掩人耳目对府中和江东都有好处,但还是觉得对于孙绍的到来有些失礼。
“说起来,当年讨伐董卓之时,伯符同我交好,也曾于我有恩,若是没有他的帮衬,我当年很可能会死在征战之中。如今他已不在,即便没有你阿母的来信,我也会想尽法子护孙绍周全。”
若是今日来京的人不是孙绍,而是孙权的其他弟弟或者子侄,他兴许未必会管,但这是伯符留下的唯一子嗣,他不管怎样艰难都要护住孙绍。
思齐轻轻叹了口气:“曹公已经注意到了江东异动,这次也是动了真格,要想保得孙绍全身而退,只怕并不简单。”
这其中的道理,刘赟自然也是知道的,他想了想,道:“前儿陪你祖母去温泉时,恰恰遇上一个客商,带了好些甘柘过来,我吃着味道极好,又同他购置了好些种子来,正想着找一块地试着也种一种。不如从明日起,你就同我一起去外头庄子当中,种菜钓鱼,静观其变可好?”
思齐点头:“但凭阿父安排。”
第二日一清早,思齐就叫人再备下了车马,和刘赟一起又回到了庄子当中。
昨天事突然,时间也紧,思齐没有认真去读荀越寄来的信。
如今刘赟回城,有他顶着,如今闲了下来,正是好时机,思齐便将母亲的信再度取了出来,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从母亲的信中,思齐读出了她对孙绍满满的好感。
刘赟已经帮孙绍往宫中呈上了请见的奏疏,刘协却在宫中迟迟未话,刘赟只得带着思齐继续在庄子里陪着孙绍。
经过几日的相处之后,思齐终于知道了母亲为什么会对孙绍这般喜欢。
孙策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美男子,孙绍肖父。生得也是剑眉星目,一表人才。
在心中,母亲也曾介绍,孙绍是大家出身,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人脾气温和,谦逊有礼,行事也周全妥帖,像是个会心疼人的主儿。
将来嫁给他的人,一定也会很幸福吧。
如果自己也有女儿,或许喜欢的女婿类型,也会是孙绍这样。
孙绍来京的第七日,刘协派人传召,宣孙绍入宫觐见。而就在昨日,刘赟从前任江东使者、时任侍御史的张纮口中得知,曹操有了让江东孙权送兄弟、子侄入京为官的消息,而江东至今尚无反馈。
思齐记得,历史上的孙权是没有派人送质子进京的。
也就是说,曹操很可能已经得到了江东那边拒绝送人的消息,却利用了这次的信息不对称,准备借刘协的手,将孙绍扣留在宫中。
思齐当机立断,对孙绍道:“一刻钟后,我备好车子在东门等你。请阿兄立时收拾好那些必须要带回江东的物件,马上跟我走。”
第31章过关
英华殿内,刘协坐在上,只觉得浑身都不自在。
就在大约两刻钟前,曹操特意使了郎中杨修来问,孙绍何时过来觐见陛下?
刘协答道,自己已经依着司空吩咐宣孙绍入宫,但直到现在一直没有见到孙绍其人。听说他此次入京后暂住到了成平翁主的庄子里,想来距离宫城路程不近,也不会这么快就过来。
杨修说了声好,随即站到了一边,和刘协一起等待着孙绍的到来。
有曹操的心腹杨修站在这里,刘协只觉得有些压力倍增。
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功夫,终于等来了外头来人请见。
只不过来人并非孙绍,而是刘赟。
刘协见王叔没有将孙绍带到英华殿来,不知为何,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
杨修忍不住抢在了刘协前头开口:“敢问黎王殿下,孙家郎君孙绍何在?”
“我正打算同陛下说这事呢。”刘赟淡淡瞥了杨修一眼,道,“那孙公子自打来到京中便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一连几日都卧病在床,看着甚为虚弱,这几日吃了几味丸药,人总算是好了一些,便提前赶回江东去了。”
杨修不信道:“殿下此话当真?”
刘赟道:“杨郎中此言差矣,事实如此,又有什么当真当假的?”
杨修紧跟着对刘赟问道:“敢问殿下,那孙公子此次启程回江东,走得又是哪一路?”
刘赟道:“这个我也不知。公子提早传信去了江东,是孙将军派人来许都将他接走的,当时我留心多听了一下,走得应该是水路。”
这事也实在是巧。
本来他们父女两个还在绞尽脑汁怎么将孙绍送出去,结果孙权派来给孙绍送信的人到了,甚至不用他们准备车马,直接将孙绍接了回去,根本没有用到黎王府的人手。
这个谎可也以说扯得天衣无缝。
就算是曹操着手去查,也会现接走孙绍的人的确是江东孙权手下,而自己府上没有任何问题,仅仅是帮着接待了“故人之子”。
毕竟他们只是在思齐的庄园当中招待孙绍,而曹操也并未提前跟刘赟说过要把孙绍留在京中之事,并不是故意无视曹操吩咐放走孙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