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韩祺,也跟着振臂高呼起了“盟秦抗赵”的口号。
“当下之朝堂,才是我韩国朝堂该有的模样,寡人甚慰!”
韩王肯定地说着,笑盈盈地看向了秦百福。
“眼下,大殿之上,只剩下了秦使。寡人有些话,想当面问问秦使。方才秦使的一番言论,是否只是秦使与赵人的辩论之说?毕竟,寡人盟秦抗赵的决心已下,寡人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今赵军伐韩,韩国此时与秦国盟好,秦王究竟会不会答应?他,又会不会出兵相救呢?”
很显然,韩王的话,是一字一句地递给自己的。
他想要的,是自己肯定的回答。
而这回答,不只是说给韩王一人听的,还包括了整个韩国的朝堂。
这也算是个引子,却正中秦百福的下怀。
“回大王,还请大王放心,赵国恃强凌弱,我秦国绝不会坐视不管的。实际上,在百福来之前,我家廷尉大人、上卿大人就已经各自忙碌,为救韩国做准备去了。”
“哦?如此,实在有劳二位大人了。说到这儿,寡人有愧啊,碍于赵国压力,寡人一直躲着廷尉大人不见。却不曾想,廷尉大人却还能为我韩国之存亡左右忙乎,着实让寡人钦佩。”
“大王客气了,于公,秦韩接壤,两国之间本应和睦相处。于私,唇亡齿寒,救韩国等同于救我大秦。廷尉大人智慧超群,这点道理,他当然明白。所以,廷尉大人也是一心救韩。”
“是啊,是啊,寡人今日才知,秦国之强,强于赵国。因为,秦国有匡扶弱小之德。单凭此德,赵国就完败于秦!说到这儿,寡人还想问问,廷尉大人会如何让秦国帮我韩国呢?”
();() “回大王,解赵国伐韩之危,只有一法,那就是另有强军攻入赵地,从而迫使伐韩的赵军回援。不瞒大王,我廷尉大人已经派人前往了魏国。只要说服魏王,魏国与我秦国同时出兵攻赵。届时,我秦军北上出击,魏国南攻赵地。赵国陷入夹击之势,必然会撤回伐韩大军。”
“妙,此法甚妙。”
“只是,秦使方才说的是齐、楚两国,现在为何又说是魏国了?还有,魏国比我韩国更为依附于赵国,让魏王出兵攻赵,岂能容易?”
“大王,魏国依附于赵国,其实是怕被赵国吞并。现如今,赵国若能顺利吞灭韩国,那赵王下一个要灭的国家,必然是魏国。因为,只有灭了魏国,赵国才可确保在交通上无我秦军阻断。从而,便其稳固在韩地之统治。如此简单的道理,魏王岂能看不明白?所以,同样唇亡齿寒,魏王为了自身社稷,为了宗庙延续,是必会出兵的。”
“说得好,秦使说得条理清晰,让寡人心服口服。”
“大王谬赞了。不管是我秦国还是魏国,都可进攻赵地,来缓解韩国之压力。只是,要想让赵军处于两难,韩国必须坚守住王城。外臣斗胆,大王觉得韩军,能守得住这新郑城吗?”
“这……”
韩王被秦百福问得,有些支吾起来。
他面露难色,环顾着大殿之上的韩国将军,竟一时之间没了底气。
“大王,无需顾虑!有我在,定会助我王守住王城!”
此人说话声音洪亮,直穿大殿之顶。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韩祺。
就见,她站出班列,拱手行礼,道:“大王,臣明白秦使的意思了。只要我韩国能拖延赵军至整个严冬。则,赵军必会陷入秦、魏、韩三国南北夹击之中,就算赵军有李牧为将,战线拉长,赵军必败。所以,为了韩国社稷,臣愿领命为将,率军固守王城!”
“好!祺儿分析得好!寡人准了,就命祺儿为将,统兵御敌。”
“诺。”
韩祺接了王命,正要回身班列,秦百福说话了。
“大王,韩公子,我秦百福还有一计,可延缓新郑王城被赵军攻破。”
“哦?秦使有何良策?”
未等秦百福开口,有人抢先回了韩王的话。
“大王,请容臣猜猜秦使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