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外臣斗胆。如今,我赵军就要攻到新郑,为何不见韩军有效的抵抗啊?毫无疑问,因为韩军太弱,我赵军太强了。如此悬殊的军力,韩国还有存活的机会吗?”
“赵使,你只言赵国攻伐韩国,却为何不言,一旦韩国社稷面临危亡的时候,其他诸国不会坐视不管的!先不说我大秦,只言齐、楚两国。若韩国变成赵地,这两个国家,还会安心吗?!‘唇亡齿寒’的道理,天下之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
“再说我大秦,赵国一旦灭韩,我大秦疆域将会两面受你赵国之威胁。以我秦王之慧,我王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赵国若还是执意灭韩的话,大秦就会联合齐、楚两国,同时出兵!到那时,单凭你赵国军力,赵国可抵三国否?!赵军又能在韩地,站得住否?!”
“如此,得地而失去诸国信赖,灭韩而换三国征伐,赵王可想得明白否?!”
“这,这……”
“彩!”
“秦使,说得好!”
眼看着大殿之上,越来越多的韩国朝臣为秦百福喝彩起来。
赵人有些慌了。
不过,他毕竟也算是个人物,急忙捋了捋思路,努力的让自己恢复了冷静。
“你这不过是空谈罢了,我赵国国力充沛,已经打败了你们秦军的数次远征。齐、楚两国,岂能不知?且这两国,仍旧与我赵国盟好。所以我断定,齐国与楚国,断然不会出兵!”
();() “赵使太过自信,太过相信你们的盟约之好了!首先说齐国,齐国与我大秦通商贸易许久,我大秦早就取代诸国,成为了齐国唯一倚仗的贸易之国。一旦我们断了两国贸易,齐国国力是否会削弱?再说楚国,秦楚庙堂的关系,不用百福言明了吧?结合我方才所言,有韩国做为缓冲还好。韩国灭了,楚国,又怎会愿意与所谓的强赵,有边界交集呢?”
“所以,赵国此番出兵,不仅仅是在征伐韩国一国,而是威胁到了秦、齐、楚三国。”
“国家存危,社稷遭胁,秦、齐、楚,不但会派出重兵,还会反攻进赵地。从而分割赵国,让天下赵人,重又卷入到战火纷乱当中。由此,再问赵使,三国联军,赵国可能抵挡否?”
“这,这……”
“对了,韩王问的是我赵国能否灭韩,秦使却顾左右而言其他,分明是在回避!如今,我大军还有不足三日,就可抵达新郑城下,就算你们三国能够联军,却根本来不及救韩了!”
“诶呀,可不是嘛。差点上了秦人的当,赵军就要到了,我们还在这里听他东拉西扯。”
“就是,就是,还是劝劝大王,要么早早投降,要么就速速做好准备,打吧。”
“打什么打?拿什么打?为今之计,只能盟赵了。”
“盟赵?盟赵的话,秦人能善罢甘休吗?左右都关乎存亡,依我看,还是派兵打吧。”
“打不打,得听大王的。我只是觉得,就算盟赵,也得先让他们退兵!”
“对,赵国先退兵,我们再盟赵!”
“让赵国退兵?如何让赵国退兵?”
“当然是按照秦使所言,我们固守新郑的同时,向秦、齐、楚三国求援啊。”
“嗯,我看行,我看行。”
“行什么行,新郑就这么大,我们拿什么固守?还是答应赵王的要求,盟赵算了。”
“是啊,盟赵吧。”
赵人的话,再次让韩国的朝臣们,陷入了纷争当中。
就连原本在盟秦还是盟赵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的一些人,也趋于向赵国投降盟好了。
想要让韩王割让南阳给秦国,似乎变得越来越棘手了。
秦百福思考着……
赵人看着自己占了上风,略显得意,撇了撇秦百福。
就在韩国朝臣争论不休的时候,韩祺突然开口了。
“大王,还是让我说两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