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啊。
李稚很快适应了在国子学当差的日子,每日上午读贺陵批给他的书,下午去国子学听那些学士们议论政事,晚上回去写策论文章,这一天下来甚至比在府库当差时还要忙。
闲得在家挖池子的杨琼每次见着忙得团团转的李稚,他都觉得仿佛见到一株正在抽长的草木,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这就能长成一棵能背靠乘凉的参天大树了,追求功名利禄太难了,还是指望室友能早日奋斗成自己的靠山吧。杨琼对李稚还是相当看好的,自信地说,他看人的眼光向来很准。
国子学有仕宦台的传统,这儿的学生全都出身名门望族,老学士大多在三省兼任实职,老师平时会为学生们讲解政论,学生们虽然还未担任官职,但也经常会写策论提出建议,有时国子学还会邀请一些朝中重臣来为学生们讲课,大家坐在一起闲谈论道,气氛很是融洽。
李稚作为贺陵的学生出现,刚一开始受到不小的关注,不过他行事低调,性子又文静,不是那种点眼的存在,渐渐的鲜感过了,大家也就不再议论了,偶尔有人说两句,大多是没见过的人慕名来问问李稚是谁,也不会多热烈。
贺陵虽然从未说过什么,但从他的安排来看,他应该是真心喜欢这个没什么个性的学生,李稚写好的文章,他当天都会看完,无论忙与不忙,他每天都会同他聊上半个时辰。他从不告诉李稚应该怎么做,他完全无意把学生教成另一个自己,他只是引导李稚自己去看。
对李稚而言,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就像是他曾经看遍群山,他以为自己已经熟悉了山,然而贺陵领着他从另一条路登上去,他这才觉高山原来是这样的,而更让他震撼的是山外原来还有海,海一望无际,而海的外面还有天,广阔无垠。
这是李稚从未见过的辽阔天地,他第一次相信这是出过圣贤的祖地,在这片大地上,圣贤的思想从未消亡,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薪火代代相承,这就是师传。
十月中旬,天气开始冷下来。
国子学要举办每年一度的金桂宴,为期半个月,摆在清池园桂花林中,杀了十二头梅花鹿作为主赏,宴会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阵仗排的很大,按照惯例,朝中不少大臣都会到场,皇宫以及三省都提前赏赐了一些吃食。
贺陵年纪大了不能喝酒,又加之患有眼疾,夜晚不方便出门,他不打算去凑热闹,但他特意吩咐李稚这两日不用写东西了,和朋友去宴会上逛一逛。年轻人也不能总一天到晚在家埋头写东西,还是要多出门见见鲜事物,结交些朋友。
李稚应下了,他回去跟杨琼商量,他还没说完,杨琼一听到赴宴刷的先亮了眼睛。
&1dquo;好事啊,去!”可等李稚说完是金桂宴,杨琼脸上的高兴又消退了,&1dquo;是金桂宴啊。”
李稚看出他的异样,&1dquo;怎么了?”
杨琼斟酌了下措辞,&1dquo;我倒是真想出门逛逛,不过你也知道金桂宴上有许多朝廷大臣,我怕是会见着我的本家人,我向来不爱同他们打交道。”
&1dquo;这样子。”李稚也曾听杨琼提过几句本家的事,作为拥有最多旁支的顶级士族,弘农杨氏家族内部权力关系错综复杂,尽显人心之幽秘,他能理解杨琼为何不愿意去,&1dquo;那好吧。”
杨琼一副深感遗憾的样子。
李稚像是忽然间想到什么,&1dquo;往些年的金桂宴,会有很多朝廷大臣到场吗?”
&1dquo;是啊,这金桂宴前身是琼林宴,科士子蟾宫折桂后参加的第一场宴会,那自然是大阵仗。”
&1dquo;那往些年你听说过谢中书参加这宴会吗?”
杨琼是第一次从李稚的嘴里听见&1dquo;谢中书”这三个字,饶是他脑子快也反应了下,他自然知道这朝中的&1dquo;谢中书”只指代一个人,不过他没弄明白李稚什么时候跟谢家人有关系了,&1dquo;那这我可不知道,不过我听说谢家人很少赴宴。”
&1dquo;这样啊。”
&1dquo;你问这做什么?你认识他?”
李稚被问住了,&1dquo;我&he11ip;&he11ip;我从前和他有过两三面之缘,想到了便随口问问。”
李稚还在解释,杨琼自己先回过神来了,&1dquo;对啊我忘记了,你现在是贺知山的学生,你认识谢家人也正常。”毕竟贺陵和谢家渊源颇深,这话杨琼还没说出来,听在李稚耳中却又变成另一番意思:贺陵是国子学祭酒,认识谢家人也是正常的。
李稚有点没话找话,&1dquo;你也知道谢中书吗?”
杨琼觉得有点好笑,&1dquo;这是盛京,你上街拉个人谁不知道谢家人?”
李稚立刻反应过来自己在胡说八道,没有再说话。
杨琼觉得李稚这反应有点古怪,想了想,忽然醍醐灌顶,他抬手搭上李稚的肩膀,笑道:&1dquo;怎么,你这心中是有什么想法?”
&1dquo;什么想法?”
&1dquo;你倒是很有眼光啊,若是能攀上谢家这层关系,你这将来的前程更是不可限量了。”
这话说的太直白,惊得李稚看向他,&1dquo;我哪里敢这么想,我&he11ip;&he11ip;”他说得太急,莫名被自己说笑了,&1dquo;我什么也没有,就算是我想要同他攀关系,他肯定也看不上我啊,再说了我这身份我连人家的面都见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