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妍在册上看到,他们家迁回弘农以来,最大一开销是刚来的时候修葺屋宅。此间的房屋闲置多年,要重整修,王璟为了让家人住得舒服些,在此事上花了十万钱。其余开销,与之相比并不算大,但积少成多,加起来也是大数。
她还看到一些借出去的钱,名目上写的是各家叔伯亲戚,少则一二千,多则上万,不禁皱了皱眉。
&1dquo;叔伯们也来借钱么?”她问。
&1dquo;借过。”曹谦道,&1dquo;前两年蝗灾时,弘农物价涨得狠,时常有叔伯亲戚说无钱可用,上门来借些。”
&1dquo;可有借契?”
&1dquo;无。”曹谦苦笑,&1dquo;女君,你知晓知道主人为人,那都是至亲&he11ip;&he11ip;”
呵呵,至亲。徽妍在心中冷笑,不说话。
她们家可能有些穷亲戚,但绝不是这些叔伯。
当年徽妍还在长安的时候,他的祖父就已经去世了。王兆当时任太子太傅,过得最是富贵,为人也慷慨。分家时,王兆只要了些父母不值钱的遗物做念想,其余全由四个兄弟们处置。
所以在弘农虽是他们一家人的故乡,王兆却没有从父亲那里继承到任何田产。如今传给儿女们的田宅,都是他自己出钱另购的。据她所知,几位叔伯分到的田地,最少也有十顷,且都是良田,说不定如今家境比王璟这边还好。
徽妍看完,感到事态严峻。
她这些年攒下了些钱财,朝廷的赏赐之物也算丰厚,用来支撑家里的生活倒不是难事。可若是仍然这般过下去,只怕多少钱财也迟早会用尽。
徽妍闭了闭眼睛,觉得心烦意乱。
&1dquo;二姊?”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徽妍睁眼,只见是妹妹王萦。
她梳着总角,手里捧着一只食盒。
&1dquo;萦,你怎来了?”徽妍打起精神,坐起来。
&1dquo;庖厨中刚做了米糕,我想你应该也饿了,带些来给你。”王萦说着,打开食盒。
徽妍看去,只见里面果然盛着些鲜的米糕,还冒着热气,不禁莞尔。
&1dquo;你还记得?”她轻声道。
&1dquo;我不记得谁还会记得?”王萦得意地说,眼睛亮晶晶的。
&he11ip;&he11ip;从前在宫学,卿不是每隔两个时辰就要去御膳中讨小食?
不知为何,徽妍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听到的那句相似的话,不禁愣了愣。
&1dquo;吃吧。”王萦拿起一块米糕,塞到她手里。
徽妍咬一口,温香软糯,不禁心满意足。
说来,她和这个妹妹,从前一直很亲密。徽妍大王萦九岁,王萦识字都是徽妍教的。在长安的时候,徽妍无论做什么,王萦都喜欢跟在她后面,包括时不时去庖厨觅食。徽妍曾经觉得照顾她很烦,常常躲开她,自己去玩。但是到了匈奴之后,她又时常怀念王萦眼巴巴跟在自己后面的样子,后悔自己不珍惜。
她把王萦拉到身旁,一起吃米糕。
&1dquo;你平日在家做什么?”徽妍问。
&1dquo;看书。”王萦说。
&1dquo;真的?”
&1dquo;假的。”王萦吐吐舌头,小声道,&1dquo;我会关上门,翻窗出去玩,二姊,你千万莫告诉兄长。”
徽妍笑起来,抱了抱她。
&1dquo;二姊,”王萦埋头在她怀里,低低地说,&1dquo;你不会再走了,是么?”
&1dquo;不会了。”徽妍抚着她的头,&1dquo;我再不会离开你们。”
***********************
举办宴席的当日,宾客盈门。
来的都是父母两边的亲戚,徽妍大多不认识,只能跟在母亲后面,听着家人传报,微笑一一行礼。
四位叔伯也来了,各自带着家人,有一大群。
&1dquo;这是徽妍?”大伯父王和六十多岁,身体胖得几乎腰带都要勒不住,笑起来眼睛都几乎不见,&1dquo;回来甚好!从匈奴回来,可喜可贺!”
徽妍行礼:&1dquo;多谢伯父。”
二伯父王佑,四叔父王叙,五叔父王启也来相贺,人人皆是福相。
伯母和叔母们则围着戚氏说话,你一言我一语。
&1dquo;徽妍去了匈奴回来,长得都快认不出了!”
&1dquo;听说匈奴风水伤人,依我看也未必,徽妍可是越长越好。”
&1dquo;你这话说的,徽妍小时候在长安,你见过么?”
&1dquo;那时确是见不到!徽妍可是宫学中的侍读,我等平头百姓岂可轻易见到,呵呵呵&he11ip;&he11ip;”
说了好一阵,亲戚们才去堂上,在席间坐下。
&1dquo;长姊怎还不来?”王萦来到堂前,踮着脚不住往外望。
徽妍亦是此想,问曹谦,&1dquo;长姊那边可派了人去告知?”
&1dquo;告知了,”曹谦道,&1dquo;大女君还说一定要来。”
话音才落,大门外忽而出现了两个身影,徽妍定睛看去,不禁露出笑容,那正是她的长姊王缪和姊夫周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