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招呼大家落座,笑着对苏酥和江以北说:“你们一定要尝尝王卓做的芋头红烧肉,味道一绝。”
苏酥一听这道菜的名字就饿了。
西北一圈玩下来,吃了很多牛羊肉,好久没吃红烧肉了。
男人们喝的是村民自酿的苞谷酒,林远和苏酥喝自家泡的青梅酒,琥珀色的酒液入口绵软,酸甜中带着一丝辛辣,到了胃里便起暖来,苏酥酒量一向很可以,可不知道为什么,喝了几杯青梅酒就有些上头,白皙的脸颊泛起一抹淡淡的嫣粉,江以北看了眼她笑盈盈的侧颜,淡淡移开视线。
饭桌上的菜很丰盛,有凉拌折耳根,炸酥肉,腊肉炒芹芽,麻婆豆腐,芋头红烧肉,钵钵鸡,还有小白菜鱼丸汤。
除了折耳根的味道无福消受,苏酥觉得其他几个菜都很好吃,尤其是芋头红烧肉,的确是一绝。
可惜芋头红烧肉在圆桌的另一边,苏酥伸长胳膊夹了两次之后就不太好意思再夹,只夹面前的腊肉炒芹芽和麻婆豆腐吃。
江以北夹了一大块芋头放进苏酥碗里,又夹了两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给她。
苏酥朝江以北笑笑,低头夹起芋头咬了一口。
又香又糯,好吃到言语匮乏。
一桌人热热闹闹边吃边聊,苏酥问起林远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做农舍改造这件事的,林远把小酒盅里琥珀色的青梅酒一饮而尽,放下杯子说道:“我有十个梦想。”
大家喝多了,听了林远的话都笑。
王卓夹了块芋头到她碗里,笑着说:“吃你的吧,马丁路德金都没你梦想多。”
林远:“我认真的。”
她问苏酥,“你们刚才有没有留意到我家门口有棵老枯树?”
苏酥点点头,那棵枯树位置很显眼。
林远:“那是棵枇杷树,我外婆说那棵树活了得有五十多年,是我妈小时候种下的。”
她面带唏嘘地看向窗外,“那棵枇杷树结的果子是整个村里最甜的,外婆说我妈小的时候村里人还很多,这棵树上的果子总是没等完全熟透就会早早被摘光,外婆为了让我妈多吃到果子,专门养了只大黄,夜里院子外面一有动静,大黄就会狂吠,我外婆就抄起扫帚疙瘩跑出去赶走半夜偷枇杷的小年轻们。”
林远慢慢给苏酥杯子里续上青梅酒。
“我妈长大之后出去打工,村子里的年轻人66续续都出去打工了,我妈结婚后生下我,把我交给外婆养,她跟我爸又回到了打工的城市。我记事起就没人跟我抢过那棵树上的枇杷吃,果子太多了,吃一少半,烂一大半,我外婆去世那年,那棵枇杷树也陪着她寿终正寝了。”
林远给自己也倒上一杯青梅酒,端起来淡淡说道:“我在那棵枇杷树旁边又种了一棵的枇杷树,果子也很甜,希望等它长大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又多起来,每年树上那些果子没等完全熟透就会被人摘光,我的女儿会哭着问我果子都去了哪。”
第三十四章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即使还是选择了在城市生活,每每想起故乡时,不是窘迫和感伤,而是归心似箭。
苏酥举杯。
“敬被偷走的果子。”
林远眼尾泛起一抹红,笑着举杯。
“敬被丢掉的生活。”
梅子酒酸甜绵软,苞谷酒醇厚甘甜。
向青峰有些感慨地说:“林远去年一开始找我谈改造时,我觉得她想法很好,但是太不现实。这几年民宿风头挺盛的,业内也有几个改造古村落的成功范例,就比如贵州有个布依族的古村,都是上百年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度假酒店,确实惊艳,还有云南丽江古镇,有成熟的旅游经济。落霞村虽然老,但够不上古老,房子也不像贵州的布依族古村那么有特色,所以这么多年没吸引来酒店开商也是正常的。”
江以北开口说:“其实我不太喜欢现在的丽江古镇,商业气太浓了。那边民宿越建越文艺,可旅游的感受却越来越千篇一律,一条街十几家卖银饰的,逛一圈觉得看过什么了,又觉得什么也没看过。我小时候去过几次丽江,那时候还能看到清晨有很多当地老人在跳舞,有人拉着儿孙去上学,街边有绣花或是衲鞋的纳西族女人,现在统统看不到了,我就想知道古城的居民都去哪了。”
苏酥点点头,这些年旅游业展的快,古镇遍地开花,标配的银饰店,扇子店,油纸伞,文创店,情怀店,逛一处就等于逛遍所有古镇了,好像沾上商业,所有东西慢慢都会变成一个味道。
向青峰笑着说:“老江说道正题上了,就是那些村民去哪了,林远跟我商量落霞村改造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贵州布依族的古村改造,我脑子里只有房子,没有那些村民,我觉得落霞村的房子不具备规模改造成度假酒店的条件,可林远的一句话却点醒了我,她说她根本没想着把落霞村变成旅游景点,村民的生活才是她想改造民居的出点。”
林远点点头,接过向青峰的话,继续说道:“也不能说我们没想着把落霞村变成旅游景点,准确的说是不想把这里只变成个旅游景点。”
她淡淡说:“我心里想的是让我的老乡们回归,而不是把他们赶到更无所适从的地方,我想让这里的孩子从小就有美的教育,村居生活的灵魂是人,而不是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