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看懂标题,内容也晦涩得很。刚刚自己随便翻了几页,那些英吉利字母分开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完全不知道这本书写的什么。
胤禟好奇。
这书作者on,可以翻译成牛顿。四哥搞出牛痘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都是牛字开头,牛顿的这本书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武拂衣神情自若地放下了书,回头看了一眼胤禛。
这些书,以后就是给他的教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堆内容他必须全都学了,也算是睁眼看一看世界的第一步了。
第四十章
武拂衣心中拟定了一套学习方案。
想要读懂牛顿的书籍,必须要一定的理论体系知识,而直接上手英文版是荒唐的行为。
语言就是一道难题。
胤禟捎来的这箱书,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例,它原版是拉丁文。
眼下,这一本英文版不是正式出版物,而是伦敦本地学者的手抄译本。1
箱子里的其他论著也是拉丁文、英语混杂。
在西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认为是近年最难读懂的书之一,行文晦涩给很多门外汉设置了阅读门槛。
买书的英吉利商人彼得稍稍提了几句,他本是不求甚解,因为崇拜牛顿就将起所有文章都搜罗到手。
一路东行,从伦敦到广州,船开了大半年。
读书计划却因为书籍内容深奥复杂而彻底流产。靠岸后,在广州遇上胤禟派去的掌柜,最终以二百两的价格成交。
“这价格挺高的,堪比买玻璃窗了。”
胤禟聊起了书籍的具体购买过程。
总的来说,这次和商人彼得的交易还算愉快。
彼得向往憧憬京城的景色,希望能够机会北上一观,但他必须拿到朝廷批准的路引。
尽管广州港对西洋开放通商,洋人们却被限定在某一区域内,能够获批来京城的人很少。
彼得愿意卖出费心收集的整箱书,更多是结识人脉获得上京资格。以他的话来说,二百两银子只是成本价,根本不赚钱。
而且向掌柜再三确定购书者的阅读能力,可别做了冤大头,把牛顿的论著买回去一本都读不懂。
这种事在欧罗巴时有生。
当东方热来袭,某些贵族买了四书五经装饰书柜,其实根本读不来几个方块字。
掌柜可不敢妄议主子的学识水平,口头应付了彼得先把书给买下,回京交差时把情况都汇报给九爷。
胤禟对商人彼得的初步印象尚可,听起来那不是种利益熏心的。
“彼得想北上入京参拜,这事却不是我能做主的。要我说,这回他也就是运气好,碰上四哥对牛顿这波人感兴。否则这箱子书几乎不可能在广州卖出去,还不如一堆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