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见状非常满意,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没交代。
“还有,大家伙儿得了便宜可不要卖乖,有了粮食就到处说。尤其是外面嫁来的媳妇,咱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但这饥荒也不知道啥时候走,粮食也不知道有多少,咱们村也不够吃,就当是我这个村长没能耐,对不住大家了。”
被村长的利眼一扫,原本听到这个消息还想着接济娘家一点的外来媳妇瞬间低头。
她的丈夫婆婆一看,就知道她想“胳膊肘往外拐”,立马就开骂了。
“我丑话说在前头,要是管不住嘴,到时候拐着弯的亲戚都来找你借粮食,你是借还是不借?所以啊,家里的老人就辛苦一点,管好小辈,出了咱们村,嘴巴得给我闭紧喽。”
大伙儿纷纷拍着胸脯保证,“放心,村长,要是家里的小兔崽子敢到处乱说,看我不打断他的腿。”
有些不听话、经常挨家里人打的小辈听了,身体一哆嗦,腿都软了。
“咳,行了。我这还有一件事,张同志这么帮咱们,那咱们是不是也要还人情啊?”
村长要帮张建军的忙,就必须先做好村里人的思想工作。他深知,没有好处,大家伙儿肯定不愿意。所以他就先说了张建军愿意帮忙牵线搭桥买粮的事儿,大家伙儿高兴了,帮人落户的事才能没有阻碍。
果然,他这一说,村里就一个没反对的。
见状,他十分满意,“张同志有几个亲戚来投奔他。大家伙儿也知道,城里啥都好,就是住房条件没咱们乡下的好。所以呢,张同志想着和咱们村的人熟,知根知底,就想让人落户到咱们村,大家伙儿同意不?”
现在土地都是公有的,入户几个人也侵犯不到谁的利益,而且还在闹饥荒,还需要张建军的帮助,大家伙儿在举手表决这一环节,都举手同意了。
村长心下大安,可算把张建军这件事给办成了。
他笑眯眯的,“看来大家伙儿都是知恩的人呐。行!明天晚上,大家都着急别睡下。大有、大军、小峰……你们留下,我有话说,其他人就先散了。”
不一会儿,村民们走得差不多了,村长就对留下的人进行了一个特训。
村长把手别到后边,两只手握着,在这帮人面前边走边说:“张同志也不是个说大话的人,他说能行就一定行。估摸着明天下午就有消息了,晚上就开干。大有你们几个,明天晚上就在家做好准备,我找人通知了,就去外边小树林那会合。还有,你们的嘴可得紧一点,不该说的别说,少说多做,听指挥。听清楚没?”
“听清楚了。”
“行了,走吧。”
看着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村长站在原地眯了眯眼,在心里祈祷着张建军可一定要牵线成功啊。
燕家。
本以为家里要断粮,都快过不下去了,没想到事情迎来了转机。
张建军竟然主动要帮他们村牵线买粮食!
这可高兴坏了燕家人。
村子里集体买的粮食,还怕没有他们家的吗?
他们既有粮食活命,还不用尴尬地求上门去让张建军帮忙,真好!
刘红花最害怕的就是厚着脸皮求上门去,张建军不答应,反而还要受到侮辱。其实,侮辱就侮辱,没粮食才是最可怕的。
燕志强这人心里竟还有些扭捏的情绪。他间接地接受了张建军的好,开始有点佩服张建军了。又因为张建军打过他,还有自己欺负过的妹妹嫁给了张建军,张建军还对他妹妹如珠如宝的,反观他们家就……没想到,他们家最后还是靠燕秀婉嫁得好。
几种情绪交杂,他的心里描述不出来是什么味儿。
燕大柱和燕志强差不多。燕母就一整个开心,终于有粮食了!
总之,燕家人神奇地竟然有些想改好的迹象,就算燕母和刘红花冥顽不灵,也许在燕志强的影响下,她们能改变一些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