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止是亚洲,他在motogp(世界摩托车锦标赛)上也拿过相当不错的成绩。
前三倒没有,但在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车手光环的萦绕下,能拿到第五、第六的成绩实属不易。
“不知道站在世界赛的车线上是什么感觉,和亚洲赛一不一样,”程幼婷在6时亦耳边小声嘀咕,“全世界车迷都看着他,感觉肯定很好吧。”
6时亦摇摇头,“压力肯定也很大。”
“压力大没关系,能让咱们体验一下也是好的嘛。我在国外留学那么久,看过无数场motogp,一次华国面孔没见过。。。。。。”
程幼婷顿了顿,“有时候我就会想,我们到底差在哪里。既然o4、o5年都有华国车手能去motogp,为什么现在明明正在展,却不行了。”
“仅仅是禁摩的原因么?是不是也有从事摩托车运动的人太少、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有天赋的车手得不到系统的教学和先进的技术指导,而被埋没了的因素?”
程幼婷除了工作时比较正经以外,闲暇时间一直嘻嘻哈哈的,6时亦从未听她说过类似的话。
6时亦反应
了一会儿,转向她:“所以你回来了?”
“也不算吧,我不是人才,”程幼婷抱着腿笑了笑,“可不管在外面待多久,我始终是华国人。能为自己祖国、为自己所爱的摩托车出一分力,我愿意,且责无旁贷。”
6时亦略显意外地看了她一眼,终于明白她一个富家女,为什么忍得住整天和车零件打交道,弄得身上左一块右一块全是汽油机油。
“热爱”两个字就是最好的诠释。
6时亦张张嘴,想问问她motogp。这时小林浩史在主办方的引导下进来,为表示对他的尊重,所有说话声都停了。
6时亦便也随之噤声,拿出记本,准备记录觉得有用的东西。
作为教练,普提查讲理论方面的内容较多。作为车手,小林浩史则是实操更多。
他先是和大家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拿他在比赛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举例,让学员们思考解决办法。
“。。。。。。想的差不多了吧?”五分钟思考时间过后,翻译转达小林浩史的话,“下面找个学员回答,华国区的张伟伟学员在吗?”
“。。。。。。在。”张伟伟显然没预料会第一个被抽到,懵了一会才站起来,回答说,“如果在s弯中段翻身翻晚了,我会减并减小走线,尽量靠近内线。”
翻译一字不差地翻译他的答案,小林浩史听过之后摇了摇头,对张伟伟说:“请坐,很标准,但是不够好。”
“其他学员有不同的意见吗?”
张伟伟疑惑地坐下,下面顿时响起一片讨论声。
如小林浩史所说,这几乎将失误损失降至最低的标准答案,很难找到其他的办法。
程幼婷一头雾水,凑到6时亦耳边,“你觉得他说的对不对。”
“不知道,”6时亦漫不经心地边回薄谦信息,边说,“不过是我的话,我可能会将错就错,加加大走线。”
他说到这儿,可能小林浩史看没人举手,视线又在名册中扫了一遍,“伊藤泽,你说说看。”
“您好。我会选择加加大走线,”伊藤泽微微颔,“如果这个弯能从外侧车就,如果不能,可以提前进入下条直线,把失去的时间从直线上找回来。”
。。。。。。这也可以?
闻言,屋内霎时被议论声填满了,大家都很惊讶。
当然他们不是为了两位车手相同的思维方式惊讶,6时亦坐在后排,他们压根听不到6时亦说什么。
他们主要是觉得这个办法过于冒险。
程幼婷在一片男人的嗓门中惊叹,“你们两个想法居然一样?!太巧了吧。”
6时亦打字的手停了两秒,就像没听到似的,继续打他的字。
这回从表情上,便能看出小林浩史有多满意。他对伊藤泽做了个“请”的手势,“请坐。没错,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和伊藤君选择同样的做法。”
“你们可能会好奇我为何如此选择,那么我想说,一个不愿意冒险去尝试的车手,永远都成不了顶级车手。”
“生失误之后只想将损失降到最低,那你们的思维会将水平局限在一个区域内,也永远做不出下一步突破。”
“摩托车不止需要技术和经验,更需要勇气和脑子。在这两个方面,比起其他人,伊藤泽显然更高一筹。。。。。。”
6时亦本来觉得小林浩史讲的很好,听到“比起其他人”这样的字眼时,忽然生出些许索然无味之感。
那句话里的“其他人”,指的无非是张伟伟,小林浩史这么隐晦,不如坦坦荡荡地说出来。
藏着掖着,反而弄得张伟伟好像说不得一般。给人一种既专业素质不行,人品也不好的假象。
而且同为日本人,小林浩史肯定了解伊藤泽的实力和风格。那么前面找张伟伟答,后面找伊藤泽答,其中是否有其他的目的,也十分值得探究。
6时亦觉得心里闷得很,直接起身从后门出去。
抽支烟仍觉得不痛快,最后看看时间,给薄谦拨了个电话。
对方接的很快,6时亦不愿意把负面情绪带过去,清清嗓子问:“你早上吃的什么?”
“面包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