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向旁边碧纱橱指着,说道:“这不是来了吗?”
贾环回头看去,果然见到林黛玉正从碧纱橱走出来。
林黛玉一向身体怯弱,贾母体贴她,特意叮嘱她不需每日定省,总以自己舒适为上,因此她起床得晚些。
两人打过招呼,寒暄一阵,贾环问道:“林姐姐到京城多久了,可还住得习惯?”
黛玉笑道:“去年这个时候来的,已经整整一年了,老太太待我像亲孙女一般,姊妹们也都友爱,有什么不习惯呢?”
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吗?
贾环心中吐槽。
两人尚没有深交,纵然有什么为难处,黛玉也不可能真向他倾诉。
贾环笑道:“凡事都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林姐姐住在京城,人和自然不用说,天时地利却不能不讲究,江南水土与京城大不相同,江南空气湿润,天气和暖,最是养人,林姐姐生长于江南,乍到酷寒干燥的京城,还需注意身体。”
探春奇道:“听你说起来头头是道,难道你到过江南?”
自贾环回来,两姐弟还是刚刚才说几句话,探春也不知这几年他都在哪里,不由得有些好奇他的经历。
贾环笑道:“何止江南,这三年我随着两个师父,把大夏的江山七八成地方都走遍了。”
贾环于是将这几年走过的地方,拣有趣的讲给她们,几人听着这些风情迥异的地方,不由得悠然神往。
黛玉问道:“你去过扬州吗?”
贾环点头道:“去过,回京前我还在扬州。”
黛玉惊喜道:“扬州城外的夫子庙还那么热闹吗?”
她虽是扬州人,可身为大家闺秀,平日里外出的机会也不多,几年前贾敏还在时,曾带她去城外夫子庙拜祭,当时夫子庙的热闹景象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听说贾环上月还在夫子庙,情不自禁问出来。
贾环笑道:“何止热闹,我去时正值中秋佳节,夫子庙在做祭赛,游人摩肩继踵,几乎到了挪不动脚的地步,我和英莲本想去庙里看看,最后只得在庙门外买了些玩具吃食就走了。”
接着他又将在扬州时的一些游玩经过讲述出来。
林黛玉来到京城一年,许久没有得到扬州的消息,听他说起那些熟悉的名字,只觉亲切无比,好像又回到家乡一般。
惜春在旁听得有趣,此时咂咂嘴,好奇道:“三哥哥,天下这样大,你三年时间就走了七八成,岂不每时每刻都在路上了?”
贾环笑道:“这却不然,我的两位师父是修行有成的神仙一流人物,脚程极快,几百里路程转瞬间就能经过,所以这几年去的地方虽多,可花在路上的时间却没有很久。”
探春等人听他说起两个仙师的神通,各个惊叹连连。
林黛玉却不知怎么被触动伤心事,在一旁默默地流下泪来。
贾环瞧着稀奇,心想真是活久见,早就听说林黛玉是下凡还泪的,今天竟然能亲眼见她哭泣,只是她哭得也太没道理,好好的也没人惹她,怎么忽然哭起来?
贾环问道:“林姐姐怎么哭了?”
林黛玉摇摇头,并不回答。
原来她听贾环说两个师父是神仙人物,暗道,既然是神仙,必定有转危为安,治病救人的本事,若是几年前就知道有这样人物,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们,请他们给娘亲治病,如今娘亲必定还好好活在世上,她就还能在娘亲跟前侍奉,何必背井离乡来到京城。
所谓人离乡贱,老太太再怎么疼爱自己,可这里终究不是她的家,府中下人的冷言冷语她时有耳闻,心中怎能不感到凄苦。
这么想着,她不由得伤心起来。
见贾环和探春等人都停下话头,要来安慰她,黛玉最怕别人安慰,连忙止住哭声,强笑着扯开话题。
贾环等人见她不愿解释,也不好深究,只好另谈些轻松的话题。
说了一会儿话,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丫头,约十一二岁年纪,水蛇腰,削肩膀,身段窈窕,相貌水秀。
丫鬟托着一杯茶,在屋里环顾一周,问道:“林姑娘,看到宝二爷了吗?”
黛玉道:“刚才有个冯紫英的把他叫走了。”
丫鬟笑道:“这算什么呢,刚吩咐我去沏枫露茶,他自己却走了。”
贾环听她说枫露茶,心中顿时来了兴致。
他记得以前看红楼时,里面有个情节,因为李奶娘喝了枫露茶,贾宝玉大怒,把身边一个叫作茜雪的丫头赶走了。
当时贾环心里只有两个念头,这个茜雪丫头名字真好听,人应该也长得漂亮吧?
以及,为了一杯茶居然把个漂亮姑娘赶走,到底是什么好茶,有机会一定尝尝。
穿越过来以后,为生存大计考虑,他早忘了枫露茶这回事,没想到今天竟然被这个丫鬟唤回了记忆。
贾环笑道:“把茶拿来我尝尝。”
丫鬟忙道:“可别,宝二爷知道茶给别人吃了,肯定要生气,到时候奴婢是要挨骂的,三爷体谅奴婢。”
贾环也不为难她,只是吩咐道:“那你再去沏一杯给我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