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山脸红了半边,也不知是因为酒意上头还是因为俩不成器的儿子丢脸羞愧,“咳。叔说得是。”
接下来冯大山也不寒暄了,直接将这三月来的豆腐生意的账本背了遍,主要老婆子一天得在他耳朵边唠叨三遍,他只记下每个月的总流水也不难。
“家里拢共赚了近十五两的银子,并一百来斤的粮食,换来的黄豆还没算进去。总得说起来,用了十石左右的黄豆,昨个去缸里一看,这一年收上来的黄豆竟给用得差不多了?”
饭桌前的族老们快在心里算了账。
黄豆价贱,两文钱三斤几乎没怎么变过,单十石左右的黄豆若要卖出去还不到一两银子。
但是做成豆腐去卖,竟卖了将近十五两?!
族老们不淡定了。
这十五两还是三个月内赚来的,听冯大山的意思,若不是家里的黄豆不够,年节当中指定还能赚一。
他们早知道豆腐能赚钱,也只以为是细水长流般,渐渐让族里富庶起来。没想到,就连摆个摊子随意买卖也能赚上这么多?!
听着周围一下下的倒吸气声,冯大山又开口,“只是豆腐生意也不是一直这样好。”
族老们连忙问:“怎么说?”
冯大山解释道:“咱这豆腐生意能迎个开门红,一是因为这东西确实鲜,味道也好,老少皆宜,所以市场大;二么是因为,咱刚赶上过年前的这仨月,手紧了快一年,临到年节可不就愿意花点小钱吃鲜么?这又说到第三点,就是豆腐这东西它说起来不算贵,三文钱一斤。若是定的多还有优惠。”
族老们纷纷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老族长稀奇地瞥了眼冯大山,“大山,这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冯大山抓了抓鼻子,摇摇头自豪道:“那倒不是!”
饭桌前一众人:“……”不是你你这么骄傲做什么?
倒是其中有个族老同冯大山一家较亲近,想到什么笑道:“莫不是沅昭说的这话?”
其他人一听,琢磨着还真有这个可能。
果然紧接着就见冯大山点头,“是我家昭昭说的。也是她让我今天过来同族长交代的。”
众人面面相觑,或讶异或困惑,倒是老族长的眼神闪过一抹了然,“早就知道那丫头是个机灵的。”
“你接着说。她叫你来做什么?”老族长问。
冯大山抓了抓后脑勺,“也没啥要说的。我这是临时决定过来的,不过先前昭昭说过几句。”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冯大山从不怎么记东西的脑子翻出来沅昭说过的几句话。
“沅昭说了,咱镇上的豆腐市场已经饱和了,倒是周边的几个村子还能趁着过年赚一波。不过咱家是不成了,家里已经没了黄豆,可以让给族里。”博个好印象。
众人:“……”
“沅昭还说了,一码归一码,豆腐方子是给了族里,但咱家的豆腐生意是自己从无到有打拼出来的。尤其是镇上酒楼和几个员外家的单子,是咱家的就是咱家的,不能给族里。”
不然就家里这几个只知道买卖不知道生意的人,等族里的小作坊起来,指定就叫给挤兑没了。
众人再一次沉默。
冯大山还在说,“咱族里要做豆腐生意的话,对外就还说是河神的赏赐。将先前三丫的事情编一编散播出去,用她的下场警示百姓是一方面,再一方面也是警示族人。”
做豆腐其实很简单,关键就是石膏和卤水,知道这两样便能轻易复制出来。为了维持冯氏的特殊性,所以方子务必要捂得死死的。
但是光靠族老们的威严明显不行,冯友耀不就差点捅了大篓子吗?所以得有个更加权威的存在在前面站着。
——沅昭能想到的就是河神。
第32章
冯大山说完,在场人心思各异。
一族老拧着眉头,当下就问,“大山,既你说镇上的人都买你家的豆腐,且咱族里不能同你抢,那岂不是以后只能在周边村子贩卖?”
可村里庄户人家才能买多少?
族长敲了敲桌子道,“不急这个。本县不行就去外县,总归这豆腐是头一份的买卖,咱族里要拿这个做生意,光一个青山县是指定吃不下的。”
冯大山默默点头,其实沅昭也是这个意思。
饭桌上族老们又互相讨论了一番豆腐的生意,几乎没怎么吃东西,倒是都便宜了冯大山的肚子。
眼见着外头天色不早,冯大山吃饱喝足,又将三房的事情说给了在座的族老们,“老三如今将我和柳氏恨到了骨子里头,我去说他指定是不能听的,甚至还会变本加厉磋磨翠花。所以腆着脸过来求族长出面。”
族长自然无有不应。
转天冯氏的族老们又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才暂时定下族里的豆腐生意。
又过了两天,老族长才带人往三房家去。
据过去围观的李婶子说,翠花简直瘦成了皮包骨头,风一吹就能顺势飘走。老族长见此怒火高涨,将三房的俩夫妻训得狗血淋头。
末了,老族长不放心俩人,还让把翠花带去家里将养上几天再送回来。
“这可就又闹了个大笑话。”李婶子道:“老三家的石头就不乐意了,喊着嚎着自己也要跟过去,口口声声说翠花去族长家里指定是吃好穿好,翠花不过一个丫头片子凭啥啊?他才是给家里传宗接代的男娃,好东西都该是他的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