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刚即位的皇帝需要战争的胜利来树立在朝堂的威名,必定会尽全力备战。
桩桩件件都是对北燕的不利因素。
承平已久的何止是大周,北燕内部同样有不少人不希望开战。
尤其在燕帝表现出对五皇子的属意后。
反对战争的声音越高涨。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其他皇子浑水摸鱼。
大皇子愤恨道,“父皇何不直接给老五左贤王之位。”
非嫡非长的五皇子在父皇面前拔得头筹,他这个嫡长子的面子往哪放。
大阏氏倒是沉的住气,只是看儿子的眼神有些失望。
大皇子仗着身份尊崇,将皇位看作囊中之物,大阏氏一直都知道。
包括亲近旧党一事。
大阏氏曾经告诫过大皇子不要接受旧党,无奈大皇子一意孤行。
“母后,你要让小叔叔帮我。”大皇子理直气壮地说道。
他口中的小叔叔就是萧钰。
到现在都看不清形势。
大阏氏闭眼,不忍看这个愚蠢的儿子,淡淡说道,“母后会帮你。”
事已至此,她没有退路。
好在孙子已经长住,自小培养,应该不会和儿子一样蠢。
萧钰成功劝住了燕帝。
但是因有泾州布防图和陈国公与大周皇帝不和的消息在,否则北燕这场仗很可能打不起来。
萧钰的想法不算错。
先帝的大窟窿很难短时间补齐。
若不是叶敛“生财有道”,北燕开战,大周都没有粮草可用。
不趁此机会,将帝的锐气打掉,等大周缓过气,被动的就是北燕。
燕帝年事渐长,对权力抓得紧,却没有老糊涂。
正因如此,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了萧钰的出兵计划。
书中原主即位,便是面临比这还糟的局面。
两国出使,试探出大周内里空虚,戎狄大军压境。
府库无银,原主无法,被迫加征湖广赋税。
此例一开,如饮鸠止渴。
北方戎狄未平,南方百姓起义又起,顾此失彼,国势渐崩。
但现在不同,经过叶敛持之以恒的努力,两国实力相当。
纵使被称智者的萧钰也想不到,叶敛本人就是最大的bug。
小小的玻璃撬动局势的变化。
大周的粮草还是北燕赚来的钱所购。
等萧钰现,事情已经来不及。
神庆七年八月二十一,北燕避呼城,拓跋护率军进犯上谷和渔阳两城。
守城将军韩息国率军七千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