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穆清不由在心里暗叹。
能孤身一人和汪妈妈一家分庭抗礼这么多年,李妈妈的确有她自己的资本。
&1dquo;我要是记得不错,妈妈比汪妈妈要小十五岁吧!”沈穆清淡淡地道。
李妈妈笑道:&1dquo;难为姑娘还记得,我比汪妈妈小十五岁零三个月。”
沈穆清端起面前的普洱茶喝了一口,道:&1dquo;要是当差不出什么错,等再过十五年,妈妈也能像汪妈妈这样荣养了吧!”
李妈妈一听,面露惊喜,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1dquo;姑,姑娘&he11ip;&he11ip;”
沈穆清不紧不慢地放下了手中的茶盅,笑道:&1dquo;你看进的这批小丫头里面,有没有称心的,养一个在名下,找个脾气好的入赘了,百年以后,也有后人给你扫墓焚香&he11ip;&he11ip;”
李妈妈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跪在沈穆清面前不住地给她磕头。
后来沈穆清做主,摆了一席酒席,请了李妈妈的夫家和娘家的兄弟叔伯,立了契约,把月桂收在了李妈妈的名下。
过了两天,那陈段氏来给李氏谢恩:&1dquo;多亏太太开恩,才得了这差事。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心尽力把铺子打理好。”
李氏说了几句&1dquo;要用心做事”之类的话,就打了陈段氏:&1dquo;这事也亏了你们姑奶奶,去给她也磕个头吧!”
陈段氏欢天喜地地走了。
沈穆清却在心里暗暗叹气。
第六十七章出嫁之前
沈家离江南十万八千里,那边铺子的帐目肯定是有猫腻,要不然,周秉也不会一gan就是这么多年。这陈姨娘的兄弟得了好,再让他放手,只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陈姨想扶正,除非是沈箴没有续弦而大舍又得了功名。但是,让姨娘娘家的兄弟管产业,只怕到时候不管是谁给沈箴做了续弦都是不能容忍的&he11ip;&he11ip;可偏偏这件事又是元配生前答应的&he11ip;&he11ip;从别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这产业一直给陈姨娘掌着,她为了大舍的将来,也不会让自己兄弟随便乱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氏这是一箭数雕。
到时候,就为这一桩事,只怕沈家就要家宅不宁了!
李氏没有一点瞒着沈穆清的意思:&1dquo;看清楚了,学着点!”
沈穆清却只是怜惜地搂住了李氏的肩。
然后李氏带着她去了白纸坊。
白纸坊的屋子于四角胡同的中段,是个带耳房的五间三进,整个院子占地七、八亩的样子。倒座东边的耳房做了门房,紧邻的一间开了个如意门,门边两间打通做了敞厅,另两间做了客房,西边的耳房布置成了一个小厅。正屋和厢房连成&1dquo;回”字形的抄手游廊,右、左的厢房各有三间,都带着耳房,正房东边的耳房一半做了小厨房,一半开了角门通往后面的小花园和后罩房,后罩房的东边开着个小小的角门,门后是个两米来宽的小巷。小巷青石铺地,曲折蜿蜒,两旁粉墙高耸,人烟罕至打扫得gangan净净。
李氏指着粉墙笑道:&1dquo;对面的是广东富商区四海家,他们家是靠着做海运起家的,这巷子就是他们家的。平时没什么人住,倒也清静。
”
沈穆清点头着李氏慢慢折回堂屋。
&1dquo;屋都是百年的老杉:管上几辈子。还有家俱,不是jī翅木的就是楠木、紫檀木,墙上的字画,也都是真迹,长条茶几上供的瓷器是前朝官窑里出来的好东西,现在市面上很难看得到了&he11ip;&he11ip;”
本絮道道地jiao待着穆清却突然想到了梁幼惠地话:&1dquo;&he11ip;&he11ip;几百年了。真怕哪天有个老鼠落下来掉进了衣襟里&he11ip;&he11ip;”
她不由一笑。
李氏却带着她径直去了正西边地耳房。
那一间书房。和九思斋地布局几乎是一模一样地。
李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轻轻地抚挲着。
沈穆清看见那书页上留有沈箴地手迹。
&1dquo;当年我们重回京都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她脸上流露出愉悦的笑容,&1dquo;他子时就要起来上朝,每天都抱怨住的太远。又想搬回紫藤院去住又担心搬回紫藤院去了开销太大,半夜三更拉着我说叨要把紫藤院的那两株紫藤给刨了改种几厢地&he11ip;&he11ip;”说着,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1dquo;后来,官越做越大们的房子也越住越大,开销也越来越大,却再也不用担心这些了&he11ip;&he11ip;”
&1dquo;太太,”沈穆清不愿意让李氏陷入那些让人伤感的回忆中去,她故作轻松地笑道,&1dquo;这么说起来,这院子还是块风水宝地啊&he11ip;&he11ip;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您才把这院子给我的?让我也能沾沾这福气!”
李氏被沈穆清打断了话茬,先是怔了怔,然后呵呵呵地笑起来:&1dquo;不错。说起来,这个院子还真是块风水宝地。自从我们置了这院子,不仅家泰平安,而且,老爷在四川做布政司时候置的一些产业也开始有了收益&he11ip;&he11ip;”
******
回到家里,两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
汪妈妈已叫了针线班子上的人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