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初以一回到房间,直接拿出了今日的盒子,一路上心痒痒的,也不知道会是什么东西。
虽然知道不会开出如冯歆一样的灵器,但她还是很期待。
将出盒子郑重地放在桌上,沈初以试探性的输入灵力,打开盒子,现里面竟然躺着一个古朴手镯。
真就一个很古朴的手镯,看不出什么材质,乍一看好像用木头雕刻的一样。手镯表面的花纹有些浅淡,看不出是什么图案,手镯拿在手里很轻,没有金属的厚重感。
沈初以试着滴了滴血,手镯毫无反应。
“难道一滴血不够?”
沈初以又挤了几滴血,手镯还是没反应。应该是方法没找对,但东西拿在手里不知是宝物还是废物的感觉,真让人不甘心。
“这玩意儿不吸血,该不会就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手镯吧?两块灵石亏大了。”
抱着买都买了,没准以后有用的想法,沈初以用灵力施了个清洁咒,将手镯戴在手上,就当自己买了个饰。
七日时间一晃而过,沈初以除了夜晚打坐,白日一直在练习灵植夫的基础术法和春风化雨诀,在她的一次次耗尽灵力的练习下,施法愈熟练了。
而且她感觉自己对灵气的感知更为灵敏了,丹田内的灵力也在日益增长,要不了两年,或可进阶练气二层。
沈初以对目前修炼的进度很是满意,四灵根修炼本就不容易,修为越高,进阶越难,需要天材地宝和丹药的辅助才能顺利进阶。
每每想到这,她都要羡慕一遍单灵根的天才们。叹了口气,沈初以将储物袋的东西又检查了一遍才往灵植峰走去。
灵植峰很大,却见不到多少人,应是都在照料灵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沈初以才在灵植峰杂务殿找到了灵米种植的管事师兄。
“师兄,玖拾捌号灵田灵田的任务者沈初以前来报道。”一见到人,沈初以连忙向他出示灵田的阵牌。
“唤我王师兄便可,跟我来吧。”管事师兄也没有跟她多做寒暄,放出灵鹤,带她往灵田飞去。
灵鹤很快,不消片刻就到了玖拾捌号灵田,沈初以环顾四周,其他灵田都开了防护阵法,从外面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王师兄将一个储物袋递给沈初以,“这个储物袋可装一千斤灵米,灵田每年收割一次,届时我会来此收灵米。灵种与灵泉水、灵镰都在里面,种植灵米的步骤、驱虫等事项的注解你可抽空看。”
“储物袋中留了一张通讯符,有事再唤我。”
说完,也不等沈初以反应,王师兄就驾鹤离去了。
真是个急性子,还好之前冯歆跟她说了种植灵米的注意事项,不然真就摸瞎了。
沈初以打开了灵田的防护阵法,两亩灵田杂草丛生,长势良好,有的杂草比沈初以都高。
“看来,还得费一番功夫除草。”
好在灵田旁有一草屋可供休息,这里的灵田虽是下品灵田,但有防护阵法在,灵气比外门住处更为浓郁。
在这里修炼,事半功倍。
如今已至五月份,为了能早日将灵种种下,沈初以也没休息,立即将灵种拿出,灌入灵泉水,然后着手清理两亩灵田的杂草。
因灵力不足,沈初以花了两日才将灵草清除。
灵米的种植与普通稻谷的种植略有不同,灵种需灵泉水浸泡十日,芽后就可直接种植,无需进行育苗过程。
沈初以日夜开垦灵田,施放润土术和灵雨术,终于在第十日完成了两亩灵田种植前所要做的准备。
日夜不辍,开垦这两亩灵田相当于花了二十日的时间。
看着这两亩地,她无奈感叹,“明明是在修仙,可与凡间也并无多少不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花了两日时间将灵种种下,沈初以才有时间到灵植峰后山削了把木剑,将作息调整为夜间打坐,晨间练剑,白日研习功法和符篆。
她也不知道该如何练剑,只每日从最基础的劈、砍、刺、点、截、抹、穿、挑开始,每个招式练习五百下,然后再练根据清风剑法的招式连贯练习。
一开始,练完剑就已经日照高升了,后来,她的度越来越快,但她还是将白日的一半时间拿来练剑。
笨鸟先飞,资质不够,她就要用时间弥补。
而且,她灵田培育的注意事项一一列出,排了一个每日工作计划表,按着时辰施放春风化雨诀和驱虫,照着宗门所给的灵稻培育指南来做,就像一个真正的灵植夫一样,日日伺弄这两亩灵田。
如此,日复一日,三年的灵田种植任务即将结束。
在灵植峰的第二年,沈初以借着灵田内的灵气,顺利突破到了练气二层,丹田内的灵力较之以往,多了三倍有余。
如今春风化雨诀初成,可瞬间引动四周的灵气液化成雨,比之灵雨术,化雨诀施展的灵雨范围更大,更易控制雨量大小,加快灵稻的生长度。
她每五日只需施放十次化雨诀就能灌溉两亩灵稻,而且每一次引动的都是木灵力,灵稻能够更好地吸收灵气。
她这两亩灵稻长势良好,郁郁葱葱的,如无意外,今年是个丰收年。
沈初以很满意如今的状态,每日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如今已至十月,灵稻一片金黄,粒粒饱满,压得茎秆都弯了腰,深吸一口气还能隐隐闻到灵米飘香。
她从九月份起就日日施放日照诀与和风诀,再过一旬便可收割灵稻,她预计这两亩的产量应在七百斤左右。
这些都是宗门贡献点,她还等着去藏宝阁兑换一把灵剑呢,自然是小心照料,每日都会将神识外放检查灵田有无嗜灵虫,及时除虫。
若是嗜灵虫吞食灵田的灵气过多,灵稻也就随之产生病害,产量过低,要被扣十个宗门贡献点,沈初以宁愿多花些时间除虫,也不愿意被扣宗门贡献点。
想想都觉得肉疼,在即将要收割的这几日,沈初以更加不敢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