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说笑着,将丁香、乳香、零陵香等倒在一处研磨,素节平时是个静不下心的,哪里有那分沉稳,坐在亭子里杵这些东西,但就如母亲说的那样,和一个人走得近了,自然会沾染她身上的气息。这位女师有强大的,令人平静的能力,你在她面前心浮气躁,不必她说,你自己就自惭形秽起来。
她襻住袖子,捏着木匙往香粉里添加蜂蜜,因天气渐热,那细腻的皮肤出了一点汗,愈显得干净通透。素节歪着头看了她半晌,细声道:“阿姐,我明日想与叶公子商谈,可我心里没底,你能陪我一道去么?”见她回眼望过来,又担心她不答应,忙又添了句,“你不必出面,让在一旁听我们说话,替我参详参详就好。”
肃柔想了想道好,人家信她才有求于她,要是一口回绝了,就显得自己太无情了。
素节很高兴,探过胳膊来搂她,“阿姐最好……”话没说完,语调却慢下来,然后仓促地摇了她一下。
肃柔起先没察觉,被她这一摇,方问“怎么了”。见她两眼直勾勾地,便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这一望不要紧,才现对面的廊庑上站着个穿天水碧圆领袍的人,还是一贯淡漠的姿态,那双眼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似的望过来。肃柔心下一惊,忙拉了素节到亭外见礼,心头只管惆怅起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官家到底还是露面了。
袍角翩然,到了面前,官家说免礼吧,声线依旧淡淡地,不带任何情绪。
肃柔和素节直起身来,素节平常那样活泼的性子,见了官家也只有老老实实,心里期盼着救兵出现,不住往官家身后张望,“官家驾临,我阿娘没来迎接么?”
官家的目光从肃柔脸上划过,嘴里曼应了一声,“你阿娘让你去花厅,有话要吩咐。”
这分明就是打啊,大家心下都了然。素节看了肃柔一眼,也不好说旁的,福身道是,带着贴身的女使离开了。
肃柔的心境,倏忽回到了禁中时候,那种深植于内心的窒息感又漫溢上来,让她浑身不自在。她明白自己惧怕的,并非是那个让人不得自由的环境,而是眼前这个人。这世上人分千万种,有的人令人愉悦,有的人令人压抑,而官家其人,恰好是后者。
当然官家并不了解她的感受,语调平淡一如往常,“你出宫,我并不知情。”
肃柔道是,“郑娘子怜妾年幼入宫,不能与家人团聚,特放了恩典让妾归家。这是郑娘子慈悲,更是官家皇恩浩荡,妾在家中,无一日不感念官家,遥遥向禁中祝祷,求神佛保佑我主万年吉昌。”
所以她是聪明人,短短几句话就把自己的想法说清了。能够出宫归家,对上感恩戴德,如果现在再让她重回禁中,她的这份感激之情必定荡然无存,官家为了保住自己的仁慈面貌,也不能逼她进宫。
可是这样的盘算,并不能让那个高高在上的人知难而退,他说:“我传内侍省的官员查阅卷宗,现你八岁入禁中,今年正满十年。十年在禁中侍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你父亲升祔太庙,是朝廷有功之臣,前几日言官将我数落了一顿,说我有负张侍中,刻意慢待功臣之后。”
这话说得肃柔隐隐起了冷汗,心道言官果真是百姓喉舌,国之栋梁,连官家都敢直言指责。虽然本意不坏,但有时候这种一厢情愿的正义,反而会给人带来烦恼。主要是处境不一样了,如果她还在禁中,顺便封个郡君、美人之类的,至少保她不再伺候人,也挺好。但她如今已经出宫了,再来追究这些,无异于重把她投入火坑,因为对她来说宫外的自在,远比在禁中“活着”强。
但真话伤人,得学会拐弯,于是定住心神,掖着手道:“妾在禁中受了多年教化,是官家与圣人的体恤,并没有受慢待一说。家父当年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妾虽为女子,也有报效官家之心。如今官家隆恩,放妾归家得享骨肉天伦,是官家对张家一门的恩典。至于言官的谏言,妾是不敢苟同的,也请官家宽怀,切勿放在心上。”
官家听她字字句句都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唇角不由轻轻牵动了下。
“在禁中多年,官话确实学了不少,但那是场面应付用的,私下与我说话,大可不必这样。”他言罢,轻轻打量了她一眼,“你在长公主府上教学,一切都好吗?”
肃柔道是,“长公主殿下抬爱,县主待我也颇为礼遇……一切都是托了官家的福。”
他哦了声,“看来县主说漏了嘴,把内情都告诉你了。”倒也不生气,负起手来慢慢踱了两步,“那日前朝决定让你父亲配享太庙,原本第二日我要来交待入庙安排的,没想到到了延嘉,你已经不在了。郑修媛私作主张处置宫人,连皇后都没有通禀,皇后亦很恼火,同我说起,想重将你召入禁中,不知你意下如何?”
肃柔只觉背上小衣都湿了,帝王轻描淡写的几句,改变的却是她的一辈子。
她惶恐,知道他有意将皇后推出来说事,大约是为了给自己留一线余地。这个时候她的态度要是模棱两可,那么紧接着就会接到圣人懿旨,果真宣她入宫了。
两手加于眉上,她俯道:“圣人贤德,宽厚体下,既是为妾不平,更是为成就官家英名。郑娘子不经授意将妾放归,固然违背了禁中规矩,但郑娘子也是一番好意,还请圣人息怒。妾如今在家中侍奉祖母,闲来做些自己喜欢的零碎小事,对外常念官家恩典,若是此刻将妾召回,恐怕又落了有心之人的口实,说官家忌惮言官,受谏诤封驳左右,反倒有损官家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