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暄红揉了揉眉心:“大家今天辛苦了,先回去吧。”
6师傅和几个店员看出她的疲惫,只好憋住嘴,默不作声下了班。
等出了饭馆大门,柳暄红听见他们激动兴奋的叽叽喳喳声。
她缓缓勾起唇角。
宋暖英:“婶,您别担心,我哥回去了。”
如今虽然开放了,但是城里的粮食还是管控着,柳暄红的饭馆食材一直是直接从乡下采购的。
她备了一个月的货,但只拉了三天的来,剩下的在小宋村和菜农家存着。
厨房食材告急,宋暖英立刻给宋万水口信,让他明早备好食材拉到县里。
柳暄红微微颔。
没了外人,宋致远和宋秋领着弟弟妹妹在一旁数钱。
宋暖英只管收帐,不盘算总收益。
几个小孩摸着一大匣子几毛一块,高高兴兴地数着,瞧见面值大的,几个孩子高兴怪叫,翻出大团结,更是了不得,宋小果和小月儿急吼吼地挑出拿给柳暄红看,直到柳暄红摸了摸他们的脑袋,小家伙们宝贝似的把大团结放到另一个匣子,笑嘻嘻地对视一眼,继续围着哥哥们数钱了。
当天,饭馆的钱匣子就进了五百六十八块,抛出食材成本,挣了五百一十。
小家伙们瞠目结舌。
宋致远估摸着,饭馆一天就挣了五百,两天一千,十天一万,他们家岂不是不到半月就能成万元户了?!
宋致远惊了。
他知道他娘能挣钱,但是没想到,这么能挣啊!
早前的串串香和卤味都卖的比较贵,平常人家吃一顿要咬咬牙,不太舍得。
柳记,一个卖便宜饭菜的小饭馆也能挣那么多?!
还没脱离贫穷思维的宋家孩子纷纷怀疑人生了。
这还不止,第二天,饭馆盈利六百块,第三天七百,第四天八百,第五天稍微回落,七百多,后面稳定下来,饭馆工作日盈利六百多,周末能上快九百。
食材充足从早开到晚的饭馆人气爆棚,十五张桌子根本不能满足,吃饭的排队甚至排到了一月后!
这夸张的人气当然不仅是松山县人的支持,柳暄红的小饭馆上了本省报纸,又经电视台采访,省内几乎识字看报的人都晓得,松山县有一间小饭馆,便宜实惠又好吃,食客络绎不绝。
街头,周艳艳和贾根民看着记者报纸上的大夸特夸标题——全国第一家个体私营饭馆——柳记。
俩人脸都绿了。
本省日报明明是他们请来为贾家饭店宣传的,怎么登报的却是柳暄红的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