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议事已过半个时辰。
旁侧主薄虞松搁起身,把于麻纸上写就的露布拿给桓睦,又传与众将,激赏纷纷,笑说虞松力不输当年先帝在世时姜修随军出征所逞文才。
大都督果然沉得住气,襄平城里公孙输所设百官几乎杀光了,才作成露布,传回中枢,将由天子布告四方。
且不管士兵在城里尽情抢掠,这是惯例,却从没像这次放任过。诸将心中疑窦大都督行事风格大变,只默默交汇目光。
几上奉茶水,桓睦把茶碗一搁,在氤氲的水雾中,脸色莫测:“公孙输割据一方五十余年,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开疆拓土,广招流民,称王建国得意忘形,洛阳的意思是让我等斟酌行事。班师前,务必要有一法能起威慑之用。”
众将见他话匣子既开,滔滔不绝,说的是专注极了,你一言我一语的,桓睦安然不动听在耳朵里,沉吟不语,到最后也没表态。直到外头一道雀跃的声音响起:“大都督,郎君他回来了!”
话音一落,桓行简身后石苞等人抱着一沓帑簿和户册满头汗地跟进来,诸将对这些度支细事不感兴,也怕他父子另有话要说,彼此打个对眼,遂起身先告辞。
破城后,这几日桓行简忙的正是这些琐事,熬上两宿看襄平近两年的上计簿,府衙里的东西成箱抬到院里分类整理,同主薄虞松一道,大略摸清了辽东四郡的底细。
“户四万,口约三十万,”桓行简脸上掠过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公孙三代人,于辽东也可谓功不可没,难怪他有底气自立为王。”手底簿册一摆,捡重要的指引父亲看了。
桓睦掸了掸衣襟,起身也不穿鞋,只着白袜,一身燕服拈须而立窗前俨然有几分名士风采,默然片刻,问桓行简:
“这回平辽东,鲜卑高句丽乌丸诸部多有参与,杀一儆百,你看襄平城怎么处置才好?”
最后投来的这眼,微妙一顿,桓行简面上淡淡的,眸子一垂,从成堆的册簿中捡出一份来,走过来,递上说:
“既入城,当立两标以别旧,大都督请过目,襄平城里十五岁以上男子约七千人,取其级,可做京观,以摄反复无常者。”
赶尽杀绝,不外乎此,被桓行简轻描淡写说出来,正中心事,桓睦一双眼在长子身上转了两圈,不动声色启口:
“我领军作战二十余载,积尸封土,倒是头一遭。”
“大都督有顾虑?”桓行简望向他,微微一笑,嘴角那股不易察觉的轻蔑再次在最亲近的人跟前显露,“辽东之地,北狄而已,化外之民何须怀柔?更何况,大都督方才说了,鲜卑高句丽这次亦遣部作战,王师一退,这群蛮子也需震慑,惩昏逆而彰武功,非屠城京观不能显。”
语调清越,如击金石,眉眼深处寒潭般的幽暗极肖桓睦,因他年纪轻,面容又极是英俊而成一种难言的捉摸不透意味。
话说完,觉残茶冷却,桓行简径自过去净了手,取府邸里不知怎么得来的蜀地蒙山露芽置入青瓷茶洗,去尘,撇尽,再转敞口小足的青釉茶盏中,倾入沸水,一脉香冽在他行云流水的动作间盈灌满室,俨然又成了那个洛阳城里贵胄公子的做派,优雅从容。
茶香正好,置于鼻底轻轻一嗅,桓行简走到窗前,把茶奉给父亲:“大都督,火前的露芽风味最佳。”
桓睦一道目光盘旋在他身上半晌,良久,笑了一声,接过茶却未作臧否。
外头,石苞一开始屏息凝神相候着,见他父子说话久不出,便一个人负起手溜溜达达在园子里逛了一逛。他出身寒微,对园子风景不太懂如何欣赏,奇石、流水、竹林、花圃这些到底怎么布的局也不甚留意。只觉风光宜人,仰头望去,澄蓝的天空醉人,鸟语缭绕,花香馥郁,恍惚有那么点洛阳的意思。
怎么这么香呢?石苞不识迷迭香,拧着眉头辨了会儿。
等到桓行简出来,绕过水榭一现身,远远看去,当真马上马下都是极漂亮的姿态,这才是桓家的郎君啊!石苞愣怔片刻,敛容疾步过来同他一道往门口去了。
门口侍卫带刀肃立,望之井然,这边嘉柔倒没有小姑娘识路跟着她一通转悠好不易绕出来。这一路,偶然跟行迹匆匆的兵丁碰上,嘉柔只是把脸一埋,快步往前走,耳朵旁听着那些甲胄与兵器相撞的声音心跳得极快。
好在她来当日是有人知道的,不过多看两眼,并不逗留。眼见到了门口,嘉柔心底跳得更快,步子微顿,将打了数遍的腹稿默默又过一遍,牵紧了小姑娘的手,鼓足勇气盈盈走到侍卫跟前,未曾启口,脸先是一红,不好与人目光相接:
“我和妹妹想到街上买紫粉,请许我出府。”
襄平城里人心惶惶,市集上哪还有人敢招摇开张?嘉柔这么一说,侍卫虽不知紫粉是什么物件,却留心她装扮,回答道:
“姑娘,此时不宜出府街上并无人营市,你需要什么,只管吩咐下人。”
咦,这个怎么行不通呀?以往在凉州刺史府里,跟着姨母带上崔娘小婢女们到市集上去看西域来的杂耍,买龙血竭、香料、珍珠……谁也不会拦着她们。此刻,三言两语被人给挡了回来,嘉柔没备其他说辞,脸滚烫烫的,耳朵根儿都臊红了,像被人戳破了谎。
抿着唇儿同小姑娘碰了碰目光,一时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