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荷呢,领着大丫和双胞胎在边上看着呢,在老姜家啊,小女娃儿只需要貌美如花,干活的事儿就让小爷们儿干了就是了。
这话是姜大的至理名言,家里的大小爷们儿觉得贼有道理。
沈荷看两个小孙孙忙的热乎,还不忘给俩小娃灌迷魂汤,“咱们家两个小哥哥可真能干,是能干的小男子汉了。”
俩当哥哥的一听,黑娃儿小嘴巴裂开又矜持地闭上了,蛋娃儿就没有那么含蓄了,欣喜的小脸通红,乐陶陶的小模样看着就可爱。
祖孙几个磨好了面,沈荷给崽子们一人炒了一碗香喷喷的油茶面,用生糜子面熬制成粥状,撒上芝麻盐与核桃仁,再奢侈地加上一小撮白糖,用滚烫的热水滚开了,顿时麦香四溢,香甜可口。
崽子们一人一小碗,呼噜噜喝了个精光。
小四丫也分到了一小碗,沈荷用小调羹一勺一勺给小孙女喝,小胖囡吃的那个甜啊,吃了满满一小碗还想用小胖手扒拉着要喝呢。
黑娃儿看看越来越圆润的小堂妹,摘了一把小野花来哄小胖囡。
小胖囡爱美,看见漂亮的小野花,臭美得不行,忙不迭摘下一朵指着自个儿的小脑袋道,“戴上,戴上。”
小丫头的意思,是让哥哥把小花戴在小揪揪上呢。
黑娃儿认认真真给四丫戴花,小丫头美得不行,迈着小腿儿跟个小鸭子一样出去显摆了。
这阵子,大溪山又下了一场雨,下了雨,后山的蘑菇就长了不少。
村里人都趁着鲜去后山采些蘑菇回来,凉拌也好,炖汤也好,味道都很鲜美。
这天,老姜家人早起下地去了,到了晌午,姜四就背着满满一篓蘑菇和金银花回家。
蘑菇是给一家子改善生活的,金银花是中药,到了夏天了,村里人经常摘些来,回家晒干了,背到镇上去换些零钱多少也能补贴家用。
今天天好,沈荷在家里拾掇菜院子,菜院子里的丝瓜长得最好,只要搭个架子,丝瓜秧就蹭蹭蹭长得飞快。
姜大前头搭的架子上早就爬满了一根一根的长丝瓜,沈荷唤了姜四来,母子俩抽了几根竹子,又搭了两个架子,乡下人嘛,最喜欢的就是果实累累。
沈荷如今很是入境随俗,站在院子里就瞅着小菜园乐呵。
陈秀英抱了一捆柴火进来,看婆婆这着迷的样子,就笑,“娘,看入迷了?”
“哎,可不是,咱家丝瓜长得好,可劲儿吃都吃不完,等着老了就不好吃了。”
沈荷笑着坐在梨树下的木头塌上,又道,左右家里的丝瓜吃不完,不如摘下来些,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伙都尝尝。
陈秀英和许春秀都忙着,这个活就落在吴凤身上了。
吴凤拎着一大筐丝瓜在村里走了几家,没一会儿就送完了,回来的时候,竹筐里又装满了邻居们回送的东西。
二大娘回送了一袋子老蚕豆,沈荷看了就笑,她这个老姐姐,这是想吃五香蚕豆了。
当天下午就炒了蚕豆,装了一大盘子给二大娘送过去。
二大娘收到了自然喜不自胜,晚上二大爷在家里吃着蚕豆喝小酒,二大娘就给老伴儿咬耳朵。
“老头子,咱女婿那个运输队不是要招司机,你说小二和小四去咋样?”
“小四?”
二大爷顿了一下,“运输队可是要下苦力的,小二没啥,就是小四这孩子能吃了苦?”
二大娘就呸他,“你个老头子,那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你自个儿去瞅瞅,小四现在可能吃苦了,一个大小伙子扛两麻袋粮食气儿都不喘,别拿着豆包不当干粮!”
二大爷还很惊讶,他是真不知道啊,他又不下地,一天天光在家里,哪知道这事儿呢。
二大爷就沉吟道,“行啊,等哪天我给女婿说说。”
二大娘这才露出了笑模样。
沈荷不知道二大娘正为了自家好大儿出力。
老太太这会儿拾掇好了,要跟姜四一块儿进城呢。
算起来,这还是老太太穿过来头一次进城。
母子俩搭了村里的拖拉机进城,这年代的县城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建住,一进城就是一条青石大路,街道两边是各色各样的店铺,现在都是国营的了,门口挂着供销社的牌子,门前站了一排人,看样子是在排队买菜。
姜四扶着沈荷下了车,母子俩在城里逛了逛,其实这年代也没啥可逛的,要想买东西就去供销社,吃饭就去国营饭店,再高档一些只能去百货大楼了。
姜四背着一筐用米糠裹着的鸡蛋和一篮子蘑菇和晒干的金银花,想让老母亲去国营饭店坐一坐,吃碗阳春面啥的,他好去黑市卖东西。
谁知道老太太果断摇头,“不去,不去,国营饭店做的饭还不如我做的好吃呢。”
姜四说不过老母亲,刚想再劝呢,老太太就给自个儿找好了地方。
“小四啊,娘看这就挺好,瞅瞅这合欢花开得多好,咱们大溪村可不多见,我好好看看,你呀就放心去吧。”
姜四抬头望过去着,自家老母亲选的地方还真好,那是县机械厂大门口,门口种着一排高大的合欢树,枝繁叶茂,华盖招展,盈盈开放,端的是处夏日消暑的好地方。
姜四只能点头,掏出一根烟来递给看门的大爷,大爷接了烟儿,满脸褶皱里透出笑意:“小伙子,放心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