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大溪山的社员们都一片惶恐不安。
老支书到底是老支书,见过的世面比这些小年轻吃过的盐都多,他很快就平静下来,道,“这些小虾米翻不起大风浪,没事的,这段时间,咱们公社的人都在家里呆着,谁也不能给老子到镇上县上去,要是让老子逮住了,我就不客气了!”
大家伙儿忙点头。
外头这么危险,谁想不开跑到外头去啊。
不要命了。
老支书也很快带着人去看了受伤的姜大。
沈荷抱着孩子们,姜大就头上破了皮,这会儿已经包扎好了,问他咋回事,说是在县城让个学生给丢石头砸的。
一家子就气的说不出话来。
许春秀就红着一双兔子眼埋怨道,“你咋不还手呢!”
姜大就无奈,“一个孩子,他不懂事我还不懂事,也不是啥大事儿。”
沈荷心疼孩子,也头一次觉得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不易。
家里熬了红枣鸡蛋茶给姜大。
流血了,可不得多补血。
沈荷跟护犊子的鸡妈妈一样,虎视眈眈盯着好大儿把红枣鸡蛋茶一仰而尽,又给孩子换了药,这才松了一口气。
村子里开了会,也有巡逻队在巡逻。
接下来几天,全村人都安静一片。
果然,没几天,县上的所谓动乱就被平复了。
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日子慢慢恢复了平静,阳春三月,村后的香椿树芽了,好日子又来了。
第43章
初春的香椿树正当季,高大的香椿树上,枝头上挑起了一小簇一小簇的嫩芽,嫩绿中带着红褐色,毛绒绒的,落在乡亲们眼里,大家伙儿就忍不住回忆起香椿芽吃在嘴里那鲜嫩的滋味,不由自主回家扛了梯子去采摘。
大溪村不少人家,屋前屋后的都种着香椿,想吃了就自个儿去摘,在乡下,三月就是吃香椿芽的季节,用村里老人的话说,这香椿啊,就是吃那个鲜,吃香椿要趁早,香椿芽越嫩越好吃。
老姜家屋后就有三颗香椿树,黑娃儿几个见村里人有摘香椿的,回家蹦跶着也要吃香椿。
沈荷在炕上纳鞋底子呢,听见崽子们的话,心下也想起香椿炒鸡蛋的滋味来。
香椿芽啊,无论是烙饼还是凉拌,炒鸡蛋都是极鲜美的呢。
老太太也馋了,忙下了炕,正好看见姜四扛着梯子要去屋后摘香椿。
沈荷就随孩子们一起去屋后,姜四爬上树在上头摘,祖孙几个就在下头乐颠颠儿捡。
没一会儿,就捡了满满一竹筐。
“娘,还有好些呢,咱多摘些也给家里人尝尝鲜。”
姜四踩着梯子在树头上吆喝。
沈荷笑眯眯点头,“行啊,今年的香椿长的好,多摘些也是好事儿。”
庄户人家都晓得,春头一茬的香椿味道是最好,鲜味也是最浓郁的,等到第二茬,第三茬的长起来,味道和卖相就都不如前头的好了。
香椿树在乡下虽说常见,可附近几个生产大队,就属大溪山的香椿长的好,吃着也香。
往年老姜家摘了香椿,也是要给住的近的亲戚们分一些尝鲜的。
今年也不例外,一家子摘了三大提香椿嫩芽,留下一半自家吃,剩下的沈荷就道,让媳妇们送去娘家,一家子也尝尝。
陈秀英妯娌仨自打过了年,就没回过娘家了,眼看着开春了,也掂念老爹老娘,如今婆婆话,心下自然感激又高兴。
第二天妯娌仨就拎上香椿还有一包点心回了娘家。
姜大头上的伤早就好了,又见天拎着铁喇叭在村里公社来回跑了。
前头县城那场动乱,闹得村里的一帮老头头老太太到现在还晃不过神来,见天坐着小马扎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嘀嘀咕咕。
一大早上的,村支书家的老娘就在村子里转悠,听见村里人讨论县里的事儿,也迈着小脚儿过去听。
村里王二娘家的闺女就嫁到了县上,动乱那几天,老王家联系不上县里的闺女一家,老两口可是急得不行。
如今事情解决了,这会儿王二娘手里哧啦哧啦打着麻绳,说起来还心有余悸呢,“可快别提了,俺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打颤呢,你们是不知道啊,前头城里有多乱,俺家桂兰说,那几天县里又是打炮又是放枪的,吓人的很,大家都不敢出门,就怕一个不走运挨了枪子儿呢!”
说□□儿来,村里人也觉得挺吓人,“听说县里的大领导都让□□给抓起来了,幸好部队来的快,不然咱们乡下也得乱了。”
“嗨,你们说这是啥事儿啊,咋还跟小鬼子在的那会儿一样。”
支书家的老娘就猛的探出头来,“小鬼子,小鬼子在哪儿呢,赶紧的给八路军报信啊,打鬼子啊!”
老太太不声不响在人群里头窝着,这猛地一炸锅,就把老头头老太太们给吓着了。
二大娘捂着胸口,迭声道,“哎吆喂,俺老婆子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老嫂子啊,你不在家好好歇着,跑出来干啥啊?”
大溪村生产队的人都知道,老支书家的老娘脑子不好使了,耳朵聋不说,还经常糊里糊涂的忘事儿认错人。
有人说要送支书老娘回家,老太太就摇头,“不在家,在家憋的慌!”然后又自个儿嘟囔,“刚才你们说打架啊,不是打鬼子啊,啥?自个儿人咋就跟自个儿人打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