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由蹙紧眉头:&1dquo;将军不可,昌平晓得将军天纵英才,敌军若只是远南兵将倒也罢了,可如今于闲止却有大桓与辽东为助力,将军孤身一人,如何能敌?”
慕央听了这话,不由笑道:&1dquo;公主不必忧心,末将既为将士,守护王土,乃此生职责所在。”
我垂下眸子道:&1dquo;阿碧或可有一个法子,不废一兵一卒,暂不让远南动兵。”停了一下,我抬眸看向慕央,&1dquo;我曾听闻,沈家三少的元帅之号,是父皇给他封的,他虽与于闲止交好,到底也是朝廷的人,我或可有办法,令他将借与于闲止的四万精兵收回。”
慕央愣了一愣,蓦地怔住。
二哥已然面带愠色,沉声道:&1dquo;碧丫头,你不许胡来!”
我平静道:&1dquo;我不是胡来,阿碧不懂用兵之术,今日能揣测出这一切的布局,全凭&he11ip;&he11ip;全凭我对于闲止的不信任。”
是的,彻底的不信任。
或者从一开始,我就从未真正地信过他。
而他,自始至终也辜负了我所有期许与信任。
所以,当我做出今日的决定,竟觉得是心安理得的,他既让我一再失望,我让他失望一次又何妨?
我抬眸看向二哥与慕央,道:&1dquo;不管阿碧在哪里,往后又要嫁去哪里,只要我一日还是大随的公主,我就有责任保护我子民免受战祸。不管我要与谁为妻,也不管我与那人有多亲近,我都不会允他夺我家园。而且&he11ip;&he11ip;”我顿了一下,心底忽生的释然之感令我不觉笑了,&1dquo;而且淮安这座城,曾救了阿碧的性命,我听说,淮王的陵墓也在此,淮王过世后,阿碧不孝,一直未曾去拜祭,如今又怎能让它沦为战乱之地?”
&1dquo;阿碧!”随着二哥的一声怒喝,他手里的烛台轰然坠地。
是了,二哥是王爷,是重臣,是当今皇上最亲的兄弟。
我如今什么都知道了,他又怎会不知?
只是他虽已知道,却一如往常一般待我,丝毫不变。
我当真庆幸我有这样两个皇兄。
所以我怎能在两个皇兄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之时独善其身?
只是有一个瞬间,我突然有点难过。
我似乎又听见于闲止在对我说,他已等了许许多多次,已等了许许多多年,这一回,他是真地不想再错过了。
我记得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背转了身去,但我却知道他当时的神情,目色惘然无助,声音黯哑,每一个字节都是无奈与叹息。
我记得他许许多多幅样子,挑眉而笑的,沉默寡言的,冷漠凌厉的,但只有他这幅样子,我只要一想起,就难过不已。
王府的下人推门进来收拾被打碎的青瓷烛台,又很快退了出去。
但是被他们带进来的冷风却滞留在屋内,盘桓不去。
我这才意识到,其时已腊月了。平西王与宠妃不日便要到了,而除夕将近,在大皇兄与兰嘉的婚宴上,我会被指给于闲止为妻。
二哥的声音很轻,他问:&1dquo;碧丫头,你要怎么做?”
我移目看向慕央,矮身施礼:&1dquo;烦请慕将军,陪阿碧演一出戏。”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有姑娘没看懂吗?
其实通篇的意思大致就是远南早就不想跟平西合作了,反而勾结了桓国,又借了辽东的四万兵。
那些要看兰嘉跟大哥洞房的是要我怎么搞,他们洞房难道要带上女主全程围观吗?
(只能以后写番外的时候写到了=3=)
第51章看朱成碧o1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若将随国境内,与平西王沾点亲故的世家连作一块儿,平西李家可算作随国世家族的祖宗。
此言不虚。
单就这两辈的情形来瞧,于闲止的母妃是平西王之妹,平西大郡主是辽东王的王妃,更听说前一年,平西王的小女儿瞧上一名自桓国来的商人,留字与其父道明心意后,便远嫁桓地了。
平西王对此并不恼怒,因他有一个嗜好——他与他的宠妃爱妾们,都极喜欢为自己说亲家。
有人曾云,每每平西王这么携妻带子地一走,必定能走出一桩喜事。
而在这诸多喜事中,唯一搅黄的一桩,大约就是于闲止与李嫣儿的婚约了。
这一年冬,一直到平西王与宠妃的车马队走到济州了,我与大皇兄才得知平西王此一行竟也是携妻带子的,而他带的这个儿子,正是七世子。
倒也不怪礼部没办好事,平西王的来信中,对他这个儿子,连只言片语都没提及。而平西王的众多儿女中,七世子实在不足以为外人道哉,因他天生是个傻子。
平西王之子都是&1dquo;有”字辈的,七世子的原名是李有贤,但因他太过愚钝,平西王便拿了他名字里的&1dquo;有”字,只将他唤作李贤。
我初听闻李贤二字,无言良久。
虽则此贤非彼闲,但印象中的李贤,理应是一个温文尔雅为表,雄才韬略在心的能人。
一日,于闲止来瞧我,我便将我这个想法与他随口一提,他对这个李贤的赞誉倒不低,一边解下墨色大氅递给小三登,一边笑道:&1dquo;我去平西时,与这个七表弟见过几面,人是痴钝了一些,但比起平西王其他几个儿子,他为人通融大度,心地十分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