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东亚集团军司令冯布劳恩,迟迟没有言,见众人争吵不休,拍桌而起,不满道。
“先生们,宝贵的战机就在争吵中浪费掉了!我们横渡大海而来,不是坐下来喝茶饮酒,是为了胜利!很明显,我们遇到了一个无比强劲的对手,张义,他今天拥有强大的火炮,明天就能拥有强大的战舰。先生们,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尽快击败张义。为此,我们要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这是当下最重要的!”
会场上最忙的人,是坐在外围的一圈翻译人员,他们要把德语翻译成英、法、日、印和汉等各种语言,忙得不亦乐乎。
所以一个人说一段话,就要等待几分钟,在座的人才能知道他说了什么。
沟通效率极低。
各国的将帅们,都觉得冯布劳恩言之有理。
接下来,就商讨谁来做老大。
沙皇帝国叶尔马克元帅认为他们是侵华行动的召集者,当仁不让的应该担负起指挥的重任。
大和帝国佐藤木原大将认为他们出动的军队数量最多,理当成为领头者。
英吉利王国远东军区司令金萨尔认为他们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同时,他们才是这次行动的促成者。
而德意志、法兰西和孔雀王朝,也有自己的理由,谁都想做侵华行动的最高指挥官。
这一吵,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
侦察人员汇报,临安南门外的战壕已经挖好,张义军团架起数十门大炮,随时可能开火。
会场这才安静下来,每个人都意识到,继续争吵下去没有任何用处,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
杨庭元帅坐在角落里,只是冷笑,他简直憋屈要死。
事情展到这一步,恍如做梦一般,他身为中华联盟委员会的委员,打心眼里是想促进中华统一的。
谁知风云突变,大中华突然和张义闹翻,张义领军攻入京城,把三国变成两国。
这一举动吓坏了小中华的领导人,总统李昊堂慌了,认定张义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从一开始就阴谋布局。
张义武力占领了大中华,收编了百万大军,下一步就会剑指临安,拿下小中华。
杨庭元帅认为,应该派出使者去见张义,弄清事情的原委。以杨庭对张义的了解来说,张义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一向提倡和平解决问题,说不定,张义是在逼迫之下走到这一步的。
李昊堂总统却斥责了杨庭一番,说军人头脑简单,上了张义的当,固执己见的去寻找援兵。
结果招来了一堆狼,2o万六国联军涌入临安,让李昊堂陷入绝境,打不过,惹不起,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小中华的领导人,只能坐在冷板凳上,看着事态的展,心里相当的矛盾。
既希望六国联军被张义打垮,又希望张义损兵折将被打退,总之闹个两败俱伤最好。
……
吴良继承了老子吴芮的狡猾,起身提议道,不如六国轮流做主,一个月换一国为主帅。
这个提议看似公平,但问题是,六国都想做第一任主帅。因为这个时候兵力最充足,最有可能立下大功,从而在随后的分赃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于是六国开始一轮的争吵。
最高指挥权的问题不确定,这仗就没法打。
两个小时过去了,吴良急了。
他知道张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快,行军快,进攻快,撤退也快。照六国联军这种磨磨蹭蹭的样子,肯定没好果子吃。
“尊敬的领袖们,在下还有一个好主意,”吴良焦躁不安,说道,“不如抓阄,来决定先后次序。”
这也是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