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我们一路上已经拿了宋人不少便宜,尤其现在都已经困了商丘这么久,没有半点好处不说,军粮还迟迟不来,自己得下地种田去。”子反非常厌烦在宋国待下去,也不知道要呆到何年何月,回楚国遥遥无期。尤其是这里的冬日,冻得人腿都伸不直,还不如早些回楚国才好。
“如今下头的那些兵士们,都已经受不住冷了。这还没有到隆冬呢,若是真到了最冷的时候,国君认为大军还能剩下多少?”子反这话说的铿锵有力,就连一向和他不和的屈瑜都投来略带赞许的一眼。
“……”楚王脸色青黑盯着子反,子反没有半点畏惧。君臣之间对视半晌,楚王终于气的笑出声来,“好,可是寡人千里迢迢来这么一趟,总不能空着手回去,寡人退兵可以,让宋人来和寡人谈。”
话音刚落,外头就有人禀告,“宋人来了,说是来拜见国君!”
楚王闻言,立刻看向子反,“你难道和宋人有来往?”
“前两日,守城的宋将的确是钻进了臣的帐中,说如今商丘内已经差不多快要易子而食了,楚人再这么下去,宋人也只能和楚人同归于尽。臣觉得让宋人知道错就行了,何必逼着人去死?臣觉得国君这么做不对!”
楚王被子反这么一番话哽的半天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抬起手,让外头等着的宋人进来。
宋人手里持节,一看就知道是宋君派来的。
楚王对着宋人,心里有气,对子反不好撒,何况子反句句在理,那些卿大夫们,嘴上不说,可是眼里都是赞同。
“寡人知道宋君派你来是为了甚么事。”楚王烦心之下,也不想和宋人继续打马虎眼,直截了当,“寡人退兵当然可以,但是你们宋君先背弃和楚国的结盟在前,这罪你们国君是有的。既然如此,叫你们夫人出来和寡人谈一谈。”
此言一出,帐内的楚人只有片刻的惊讶,而后又沉默下去。只有屈瑜一人,额头上的青筋险些暴出来。
楚人不同于中原,就没有中原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规矩。君夫人在朝堂上也有言权,不像中原诸侯,君夫人对政事说几句话,就是要亡国的征兆似得。何况也不是没有诸侯让君夫人招待楚王的先例。
在座的楚人们没有半点惊讶,但是那位被派出来的宋国使者,却已经是眼珠子瞪出来了,他张大了嘴,说不出半句话来。
**
☆、第152章反对
郑伯坐在席上,眉头已经皱成了疙瘩,下面的卿大夫们也是面面相觑,“之前已经定下计策,在晋国援军到来之前,不管楚军攻打哪座城池,必须守城不出。”
郑伯说这话的时候揉着眉心,言语里头透露出浓浓的不解。明明之前已经是说好,在晋国援军到达之前,不管楚军如何挑衅,都不能出城门一步。攻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就算楚子亲自来,想要攻下一座城池也没那么容易,当年还有楚子就在攻城中丧命。
“听说是楚国若敖设下计谋,令城中几位公子以为楚军营中粮食短缺,楚军中为了粮食互相残杀。另外公子们也听到消息,说是楚国主将斗越椒在营中饮酒作乐,大骂郑国无人。几位公子正是听信了这些流言,所以才会在夜间打开城门,向楚营冲去,谁知到了楚营,藏好的楚人们全部冲了出来……”
接下来的话也不必说了,接下来结果是怎么样,都已经知道,但凡是那夜冲出去的将领都已经被俘获,做了楚人的俘虏。
“不谷不肖,生子几人,个个无能!”郑伯二重席上沉声道,在场的卿大夫听郑伯不自称寡人而是不谷,立即个个噤若寒蝉。
国君只有当自己有过失,或者国内有难之时,才会自称不谷。这次郑伯当真是气的厉害了。
“国君,眼下是要继续等到晋国的援军么?”正卿问道。
“晋国……”郑伯说起晋国,沉沉的叹了口气。当年先君文公是朝觐楚国的,但是文公末年,太子之乱,诸公子不是被君父所杀便是出逃在外,当年他也是诸多出奔公子的一员,只不过他没到楚国或者是其他小国,而是到了晋国。他在晋国为大夫,侍奉晋侯十分恭谨。年迈的晋侯和文公有隙,联合了秦国一同来兴师问罪,作为晋国退兵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先君必须立他为太子。
他能够做上郑国的国君,晋国功不可没。所以他一直在坚持等待晋国的援军。毕竟晋国对他有恩,不能够轻易的背弃晋国。
郑伯叹息间,小臣趋步上来,“国君,前往晋国的行人回来了。”
“让他进来。”郑伯这会也顾不上让行人回去好好收拾整理一番,他直接宣人前来,前去作为行人的是公子宋,他是郑伯诸多儿子中的一个在门外脱履进来,哪怕特意整理了一番,浑身上下也难掩风尘仆仆。
“臣拜见国君。”公子宋一进来,见着上的郑伯,立即拜下来。
“晋国援军甚么时候到?”郑伯开门见山就是这句。
“……”公子宋面上露出了难色,“臣到达绛城之时,晋侯……重病,并没有召见臣。”
此言一出,郑伯面上血色尽褪。
*
郑媛到了梳妆之后才知道几个公子和一名郑国大将被楚军俘虏的大事,等到用二饭的时候,寺人俠跑前跑后的给郑媛打听消息。
傅姆坐在郑媛身后一个劲的叹气,郑媛这样子和周礼中的要求想去甚远。不过她也是管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