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书记算是听明白了,进行总结:“所以是类似于姐们间的亲情?”
楚愈露出完美的职业微笑:“是的!”
坐在对面的专家王开炀看了她一眼,表情深不可测,没说话。
暂时没有别的问题,楚愈继续:“接下来是她精神状况的说明——在作出的病情诊断之后,我向她保证,会定期且长期和她见面,从而使她情况稳定,可以接受正常交流和审讯。
“在审讯当中,小槐花供述出她失踪三年的经历,请各位翻到第11页,其中附有小槐花的口供,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年半的时间内,她被拐入犯罪组织,并沦为其赚钱的工具,这三年的经历,加重了她人格障碍的症状。
“在小槐花口供的下方,我用黑体注明了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其前提是个体必须年满18岁,且在15岁前有品行障碍,排除精神分裂和双相障碍。
“也就是未成年人,不能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而小槐花在被拐入组织时,年龄是14,也就是说她当时只能是品行障碍,但在组织里的环境和经历,使其病情恶化,进一步削弱她的道德法律意识,加强她对人际交往的不信任感,养成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总而言之,她少年时期的恶劣环境,对她目前的心理疾病有严重影响。”
秘书长举手示意,提了个问:“你刚刚提及,在犯罪组织中的经历,造成她不信任他人,可是她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和你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楚愈话说得太多,侧过头清了清嗓子,回答道:“大家可以翻到第6页,其中为小槐花的童年经历,她小时候,一直渴望母亲的关爱,但是一直被拒绝,这加深了她对母爱的渴望程度,所以她对年长女性抱有好感,其次,我在和她相处中,一直都对她有特殊的关注,表现出耐心温和的一面,她一直称呼我为姐姐,便是将我当成和她有血缘关系的长者,弥补了她年幼时痛失母爱的遗憾。”
王开炀又抬头看了她一眼,还是没说话。
楚愈注意到她的目光,对她报之以姐姐式微笑。
“那是否她对任何一位年长女性,都会产生类似于对姐姐、对母亲的情感?”
楚愈略微思索,当即明白问话的委员用意何在——如果夏亦寒对年长的女性都会产生信赖之感,那之后的主治医生便可以不是她,而是其他德高望重的心理咨询师。
“应该不会,根据小槐花的说法,我身上的气质,刚好是她心中母亲或姐姐的形象,所以她才会对她产生不同的情愫。”
委员点了点头,把手中成书的汇报+建议书翻了页。
“第三部分,我针对小槐花的心理状况,以及她本身的特点,对她后续的处理工作反复思考了半年之久,所以提出以下建议:让人处负责小槐花的治疗工作,并将小槐花作为人处的后备处员来培养。”
此话一出,各委员神色陡变,本来看汇报看得有模有样,耳边飘来这句话,他们汇报也不看了,齐刷刷抬头盯着楚愈,仿佛有眼神的震慑作用,她可以收回狂言。
楚愈料到会是这么个效果,她再接再厉,开启滔滔不绝模式,没给他们打岔的机会,争分夺秒进行“忽悠”。
“我作出该提议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如同我刚才所说,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小槐花对我建立了特殊情感,已经对我非常信任,愿意对我诉说心声,并听取我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若在审判后,更换治疗医生,将会对她的心理状况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她的恢复。
“以上是主观层面的原因,当然我作出此提议,更多是基于客观原因——第二,虽然小槐花为反社会人格障碍,不符合担任国家公职的条件,但请大家翻到第12页,我们可以看到,在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中,小槐花有几点是不符合的,分别是第(3)、(4)、(5)、(6)。反过来说,小槐花作案时,具有预谋性,她用了一年时间调查受害人家属,收集信息,准备作案所需工具,证明她不冲动鲁莽,有提前制定计划的能力。
“再者,小槐花在作案过程中,表现出了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这也许和她对情绪感知的迟钝有关,她目睹了五名受害人家属埋葬她的父亲的情景,并确认他们是凶手。
“但在报仇时,没有痛下杀手,而是将矛头对准她认为的罪魁祸楚动人,最后进行花谢庭审判,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她试图用审判的方式来惩罚楚动人,并且在得知楚动人并不是幕后凶手后,并未取他性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槐花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有培养出法律道德意识的基础。”
“最后针对第(6)点,大部分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一贯不负责任,重复性不坚持工作,不履行经济义务。但我们可以看到,小槐花犯下五起伤人案,是为了给父亲报仇,这其中便有一种责任意识,她之所以没报警,是因为年幼时挚友死亡,她向警方反映过情况,但因为没有充分证据,被警方忽略,这导致她对警方产生不信任感。
“再次她在调查人处期间,认为人处与警方合作紧密,这也是事实,所以在她看来,报警并不能惩罚凶手,于是便自己动手,希望通过花谢庭审判为父亲报仇,这个想法她坚持了五年之久,在经历了犯罪组织的折磨,以及全国通缉之后,依然初心不改,先不论她的方法正确与否,其毅力着实惊人,和一般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