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钱夏芍留了一部分在手头周转,还有一部分直接存进了银行。八九十年代银行的利息极高,九几年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一三十,八几年也有百分之十。
有房租,有存款可以吃利息,就这两笔收入都能赶上夏芍的工资了。
虽然没人知道陈寄北到底挣了多少,可他收山菜往大连运了,这个根本瞒不住。风声透出去,之前劝夏芍别太惯着陈寄北的人口风一变,又劝夏芍把陈寄北盯紧了。
“这些跑销售跑供应的,哪个在外面没两个娘们儿,何况你家小陈还长得一表人才。”
“就是,你可得小心点,别辛苦把他扶持起来,让别人占了便宜。”
“要不你工作别干了,专门去给他管钱,看着他……”
人们常会拿财富、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与地位,夏芍可以理解。
但她不觉得陈寄北赚得多了,她就要抛下一切专门看着陈寄北,她的工作同样有价值。
六月里,糕点车间扩招了第一批工人。夏芍专门调了几个人,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一周后这些新人正式上岗,糕点车间的产量也有所提升。但还是不够,随着江城食品厂的名头打响,来订货的越来越多,远一点的甚至要用火车发货。
人手实在不够用,到了十月份,厂里再次扩招,这次招了五十人。
这还是夏芍怕步子太大扯到蛋,有意压着的结果,不然还得招更多。就这五十人招完,糕点车间的车间也不够用了,临时又加盖了两间,添了两台烤炉。
因为产量和销售量的提升,相应的采购员和销售员也多招了几个,尤其是销售员。
厂里一看,干脆成立了个小组,专门负责糕点车间的销售,人数快占销售科的一半了。
这些销售员夏芍都去看过,眼神太过闪烁的不要,纯粹关系户不要。
改革开放以后,销售员做手脚掏空厂里资产的太多了。有收了货款不给厂里,存在银行吃利息的,也有把真东西卖了,弄点假的回厂里退货说没卖出去的。
苏书记这方面还算抓得严的,没像其他厂一样被买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跟着捞油水。
但谁也不知道这些人出去了是个什么样,夏芍不想被影响了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口碑。
十月底,新工人和老工人打散,重新分配到了几个车间,两个新车间也正式投入了使用。
每天都有糕点源源不断的入库,又运输出去,糕点车间也从四个班扩充到了六个班。
就在这时,夏芍收到了一封电报。
电报是由陈寄北老家发过来的,发报人陈庆宝,上面只有熟悉又不熟悉的五个字——
“父病危速归”。
第144章旧事
自从被陈寄北摆了一道,陈父这些年很消停,人没再来,信也没再写过。
陈家另外几口就更不可能来了,毕竟陈寄北对他这个亲爹都没手下留情。
一晃十三年过去,突然再收到陈父的消息,没想到就是病危。夏芍有瞬间怀疑过和当初夏万光那次一样,是狼来了,想想陈父今年也七十了,又不太敢确定。
而且这次发电报的还是陈庆宝,陈寄北同父异母的那个弟弟。
上次那么惨,陈家人应该知道就算把陈寄北诓回去,也未必能要到钱。
夏芍把电报拿回去,男人果然很冷淡,扫了眼,就把电报纸丢进了锅底。
看到火苗舔上纸张,夏芍默了下,“你不回去?万一是真的呢?”
“是真的,他也有孝子贤孙帮他摔盆、哭灵,用不着我回去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