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忙着教育儿子的时候,朝廷则在忙着大分封之事。
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大分封。
整个朝廷都在围绕此事运作。
收集各种物资,迁徙人口,协调船只搞运输,各种人才的配备等等。
南洋那边也没有闲着,傅安调集了所能调动的所有资源,在各个封国建立了一些房屋。
总不能让刚迁来的百姓,全住在野地里吧。
不过还好,第一批迁徙过来的人口不多。
每个封国大致在一千户左右,一个大镇子就能装的下。
否则累死他也忙不过来。
至于后续的建设,就由各封国自己进行了。
在此期间还生了一件大事,殷薯再次喜获丰收。
产量方面,印证了之前的猜测,大面积种植不可能细致照顾,产量有所下降。
即便如此,亩产也有一千四五百斤的样子。
亩产千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群臣最后一丝担忧也消失了。
殷薯多了,自然也就可以稍稍拿出来一些食用。
本来陈景恪还想大展身手,然后大明的顶级厨师告诉他,什么才叫专业的。
各种他能想到的做法,人家直接就弄出来了。
什么殷薯干、殷薯粉、烤殷薯、殷薯粥、殷薯丸子,应有尽有。
还有很多他想都没想到的吃法。
不过缺点也被证实,确实不能多吃。
不过半粮半殷薯,吃起来口感很好,还没有那些副作用。
堪称完美级别的辅粮。
有了这些殷薯育苗,再加上上半年预留的秧藤,秋茬殷薯预计能种两千余亩。
老朱兴奋的道“明年,殷薯就可以在民间大规模种植了。”
“咱大明的百姓,就能少饿死许多人。”
不过随着殷薯的变多,另一个缺点也凸显了出来。
储存。
这东西水分太大,储存不易。
这也意味着,它不能用来缴纳赋税。
不过永远都不缺折中的办法,全国土地固定收税。
按照上中下三种田进行征税,每亩田固定缴纳一定的钱粮。
不管你种啥,收入多少,朝廷只征收规定的税额。
交钱也行,交粮食也可,怎么方便怎么来。
如此所有事情就都解决了。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了七月份,大分封的事情终于初步忙完,各诸侯王都出去了自己的封国。
现在就等各诸侯国初步站稳脚跟,朝廷再继续将规定的资源送过去,就可以了。
工作量减少了七八成还多。
群臣也终于能松口气了。
然而对有些人来说,一个更加艰巨的工作正在前面等着他们。
今年是建章五年,第一份计划进入尾声。
朝廷要对前几年的计划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个计划。
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陈景恪也没办法偷懒,气儿还没喘匀,就再次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这天他忙的焦头烂额,好不容找了个空跑到马娘娘那里偷懒。
刚坐下没多久,就见一个内侍一溜小跑的进来,高兴的喊道
“娘娘,娘娘,好消息……”
“安平侯府刚传来消息,公主有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