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之间感情深点,对他也是很有好处的。
弘昼几乎在醒来的瞬间就想到了这些,再加上昨晚心中不安睡不踏实,他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他笑眯眯的想着,忽然想到一件事,“嬷嬷,妹妹以后也要上学吗?”
张嬷嬷莞尔,“小格格也可以上。”
不过不像阿哥们这么多要求,人去了也不过是结交自家亲戚们,或者上等清贵子女而已。
顺便还能相看夫家。
张嬷嬷没说明白,但意思已经够了。也可以,而非一定要。
弘昼懂了其中的含义,心中叹气嘴上却道,“那我等妹妹长大了,一起上学。”
里间的乌拉那拉氏闻言轻笑,和身边的奴才万意道,“这孩子还真的是不爱读书。”
万意捧着一碗热汤,递了上去,“虽是如此,可奴才听闻五阿哥很是聪慧。”
“确实。”乌拉那拉氏点头,一个人从小时候看,不需要从学业的热情和成绩去辩驳。弘昼自来就早早学了说话,人伶俐,胆子大。
以后应该是个务实的人,只是和王爷一样年幼不沉稳。
万意看她语气轻快,没有半丝烦恼和不渝,笑着道,“福晋快喝汤,等下奴才就抱小格格进来。”
乌拉那拉氏听了叹气,“这汤太油了。”
“怎么会?这可是福晋上回和年侧福晋一同喝的,说怎么喝都不腻不油的。”
“那是有她在面前先喝。”
想到年氏那馋猫一样的神色,乌拉那拉氏喉咙一滚,好像有了一点食欲。
万意见此笑盈盈的,心里想着准备另一份年侧福晋说的鸭汤,定然要福晋好好静养。最好像御医大人说的,不必忧心事情,安心将原来的旧疾养走最好。
福晋与王爷同岁,女子易老,更不能疏忽这些。
里间主仆带笑,外间弘昼又看了一会儿就走了。福宜现在还太小,能给他看就不错了。
虽然他整天忙着自己的事情,但是人有两耳,更何况身边还有几个人在呢?
有些事情,他是知道的。
他不讨厌嫡母,也不讨厌妹妹,论说起来不应该的是耿氏和他。但这是封建时代,他有幸身在皇家。虽然清朝褒贬各半,但他的习俗对于庶子的弘昼而言是很好的。如果说是蒙古,耿氏只要得到胤禛的喜欢,就可以晋为侧福晋。
那里的侧福晋,虽然被大清汉化打压,但是位置依旧很高。
可耿氏给他的感觉并没有这种野望,反而有种自从进府之后,桩桩件件都在她的控制之内,包括他的出生。
唯一的不确定,是他的性别而已。
所以他也随遇而安,不去太注意女子争宠,在这个没有嫡出的王府里嚣张肆意。直到昨夜,耿氏的那一丝笑。
关于耿氏对胤禛的感情,弘昼总是很迷惑。大概是这个时代的环境不同,身份不同,感情也不像后来人的直接明显。弘昼以为她不在乎,但她偶尔会呆望门外,像是在期盼着什么。可他以为她在乎了,胤禛来的时候她又笑得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