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过来后,得知自己处境的蒋世伦设想过很多种情况,唯独没想过接手社团。
他对社团这种存在不说是深恶痛绝,但也没什么好感。
港城的社团,一开始是一群饱受欺压的底层人士,为了对抗压迫,而抱团取暖后的产物。
但正应了一句话,屠龙者终成恶龙。
原本抵抗压迫的组织,最后却成为欺压良善,作恶多端的存在。
蒋世伦自觉不算好人,但也不想当坏人。
更何况这都一九八二年年底了,还有两年的时间,联合声明就会正式签署。
从此港城进入了回归的倒计时。
在这个时间混社团,跟四九年入果军有什么区别?
所以坐馆这个位置是不能坐的。
但要不接手和义盛,就得想办法填上那笔亏空。
不然等别人上位后,一查账本,现公账上的余额连一个银仔都没有。
必然会动员整个社团的成员劈死蒋世伦跟啤梨姐,到时可真就是冚家富贵了。
搞钱,必须想办法搞钱!
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到几百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蒋世伦穿越前没少看网文,那些主角赚第一桶金的方法,就跟玩一样。
他自觉学不来,还是得老老实实的赚钱才行。
那么八十年代的港城,做什么最赚钱?
蒋世伦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走私。
港城这边虽然繁荣,但还没法自给自足,水电就不提了,粮食方面,基本都是由内地供应的。
即使在闹饥荒的时期,也没有断绝过对港城的供应。
要是能搞几辆货车,拉些电视,录影机,电子表之类的去内地卖,回来的时候,用卖货赚来的钱换成鸡鸭鹅之类的,绝对稳赚不赔。
但知道归知道,想要拿到运输资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海路也一样,没有打通关系的话,怕是刚上岸,就被人截留了。
这条路可以留着以后用,想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还是得想那种风险小,又不容易暴雷的。
想来想去,蒋世伦惊愕的现,能赚钱,他又做得了的,似乎只剩下拍电影这条路了。
穿越没有给他送来系统之类的外挂,但脑子里看过的电影和听过的歌却特别的清晰。
他甚至能在脑海里逐帧逐帧的读取自己看过的电影。
那可是包涵未来五十年的电影宝库。
八九十年代,除去是港片最辉煌的时期外,西方电影同样正处于高展的阶段,各种经典层出不穷。
在这一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e·T》上映,拿下了全球累计7。9亿美刀的恐怖票房,自此掀起了科幻热。
与此同时,由内地和港城联合制造的《少林寺》横空出世,据传言,此片在当时以一毛钱票价创下了1。6亿的票房,成为银幕经典的同时,还捧红了后来号称功夫皇帝的李连捷。
而港城本土也是在这一年举行了第一届金像奖,有着冷面笑匠之称的许贯文拿下了第一个金像影帝的称号。
同时,这一年还是港片的重要转折点,邵氏与嘉禾这两个争斗了十几年的老冤家,竟握手言和,放映起了对方出品的电影。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个叫新艺城的小公司横空出世,以大制作大场面的《最佳拍档》,一举将港城的电影票房记录拔高到两千六百万,足足领先年度票房第二的《龙少爷》近千万。
一个弹丸大小的城市,有两万多人是影视工作者,两千多家电影从业机构,一年电影产量两百余部。
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后来的人总觉得老片经典,那是因为能流传到后世的,基本都是经过优胜劣汰,百里挑一的影片。
要是早两年来的话,因为李小龙先生的逝世,港片处于比较低迷的时代。
神仙刚刚凭借《上海滩》混出名气,程龙在影坛暂露头角,刚刚确立功夫喜剧的风格。
至于双周一成中的最后一人星爷,现在还不叫星爷,连星仔都不是。
他就是个死咖喱啡,刚考上无线训练班,在里边等着跑龙套。
现在称霸影坛的,是许氏三兄弟。
在七四年到七八年间,除去七七年没有作品产出之外,港城票房的冠军一直是他们的囊中之物。